央行金融稳定报告罕见大篇幅谈及加密货币、DeFi,未使用“虚拟货币”说法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罕见大篇幅单独提及“加密资产”内容,没有使用过去“虚拟货币”的说法,报告中还提到DeFi稳定币以及去年的TerraUSD、FTX事件,并提出了类似美国SEC的“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以下是《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节选,原文链接:https://r.img.cctvpic.com/photoAlbum/page/20231222/2023122218161782885.pdf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罕见大篇幅谈及加密货币、DeFi,未使用“虚拟货币”说法

第三章《非银行机构与其他》:其他行业与新型风险:(一)加密资产

加密资产具有金融和数字技术双重风险。加密资产是指主要依赖于密码学、分布式账本或类似技术开发运营的私营部门数字资产,创造了新的资产形态和业务模式。加密资产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同时并未受到与其业务实质相适应的监管,因而表现出金融和数字技术双重风险。

一方面,传统未受监管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在加密资产领域均有体现,例如资产价格泡沫、价格波动大、流动性和期限错配、高杠杆和顺周期性等风险。

另一方面,该领域还产生了与数字技术有关的新型风险,例如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缺乏“负反馈”调节机制,更容易导致市场“闪崩”;区块链上与链下数据交互过程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击,导致市场操纵和资产丢失;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治理机制实质上存在“中心化”特征,容易被少数内部人控制,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资产匿名性和难以追回特征导致反洗钱、反恐怖融资风险等。

我国较早对加密资产领域相关风险开展清理整顿。当前,加密资产规模占全球金融资产比例不高,与传统金融体系关联有限,但其发展较快、业务模式复杂、治理结构不透明、跨境业务活跃,可能威胁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我国较早对代币发行融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等领域开展清理整顿,并于2021年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联合多部门形成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合力,有效遏制了相关领域风险。

2022年以来,加密资产风险事件频发,多国监管部门和国际组织已出台监管政策和应对措施。加密资产在境外市场发展迅猛,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业务模式不断拓展,从传统加密资产拓展到稳定币以及去中心化借贷、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保险等DeFi领域,欺诈事件频发。

2022年以来,TerraUSD稳定币崩盘、加密资产交易平台FTX倒闭等一系列风险事件,导致市场大幅动荡,进一步凸显其价格波动大、投机属性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外溢影响。鉴于加密资产天然具有跨境经营的特征,需要各国开展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近年来,多国监管部门和国际组织已开始评估加密资产风险,出台监管政策和应对措施,总体上按照“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对加密资产业务开展与其风险水平相称的监管,并尽可能减少监管数据缺口,降低监管碎片化,消除监管套利。

第五章:宏观审慎管理(六)指定加密资产监管规则

2022年2月,FSB发布《加密资产金融风险评估报告》,指出快速发展的加密资产市场可能对全球金融稳定带来威胁。2022年7月,FSB就加密资产监管发表声明,表示有效的国际监管框架应确保加密资产活动按照“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受到全面监管。2023年7月,基于对成员经济体监管加密资产实践的研究,FSB提出了加密资产国际监管建议框架。根据该建议框架,FSB于同月发布了两份高级别监管建议:

一是《加密资产业务和市场的监测、监督和监管》,定义了加密资产和市场的功能特点,明确了建议框架的监管范围,梳理了目前加密资产监管规则的现状,并就监管框架和权力、跨境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密资产发行方和服务提供方的治理和风险管理、数据收集、信息披露、防范金融稳定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是《关于“全球稳定币”监管的高级别建议》,为适应近年来全球稳定币的高速发展,建议赋予监管部门充分的工具和权力,实行功能监管,要求全球稳定币建立充分的治理架构和风险管理机制,制定恰当的恢复处置计划等。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1)
上一篇 2023-12-26 10:46
下一篇 2023-12-29 11:11

相关推荐

  • Web3创业项目如何入驻香港数码港,获得百万补贴?

    香港一直是许多著名 Web3 机构的基地,例如 Bitfinex、crypto.com,甚至 FTX 最初也把香港作为基地。 有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香港的加密货币就绪度(CRS)为 8.36,位居全球榜首,辖区内的区块链金融服务新创公司达 264 家,其中包括区块链金融服务机构、区块链创投机构、资管平台、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 ETF 基金、区块链技术企业、元宇宙企业、NFT、区块链钱包、区块链游戏、区块链媒体等 10 余个加密热门赛道。 随着 2022 年 10 月「加密宣言」发布,香港对加密资产及 Web3 的政策来了个 180 度转弯,监管态度转为开放、兼容、拥抱创新与审慎性并存,香港 Web3 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同时,香港成立了 40 亿美元的金融科技周专款,支持金融科技及虚拟货币的发展。 2023 年 1 月,香港成立「数码港 Web 3.0 基地」,宣布将拨款 5,000 万港元加速推动 Web 3.0 生态圈发展。 2 月 22 日,香港财政司宣布再增加 5,000 万港元拨款。 2024 年 11 月 21 日,香港立法会最新讨论文件显示,数码港 Web3 生态发展迅速,目前入驻企业数量已达 270 多家,其中过去 16 个月新增超过 120 家。在 270 家区块链相关企业中,约 200 家专注于应用和内容开发(如 NFT、游戏、DeFi 等),40 家从事系统工具和数据分析,20 家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另有 10 家提供风投基金等专业服务。这些企业创始人来自日本、美国、印度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果你也想创立一家 Web3 企业,入驻香港数码港并成功申请到全部支持计划,最多可以获得 130 万港元的补贴。 01 如何获得 130 万港元补贴? 新创企业申请资助的项目类型主要分为两个:CCMF 和 CIP。 1. CC…

    2024-12-15
    285
  • 香港Web3及加密货币监管政策简明框架-产品篇

    香港 Web 3.0 政策发展的故事应该由 2018 年说起。当年 11 月 1 日,香港证监会发表宣告阐述新的虚拟资产监管方针,并公布了监管沙盒,邀请交易所接受证监会监管,并让证监会了解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营运。Hashkey 及 OSL 即是当时的沙盒申请者,在沙盒期结束后申请并获发牌照。不过整体来看,当时的沙盒监管并未引起太大的市场反响。 直到 2022 年 10 月 30 日,香港财库局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简称「加密宣言」),香港迎来了 Web3 叙事的新篇章,监管态度转为开放、兼容、拥抱创新与审慎性并存。 ▲ 香港,从金融中心到 Web3 中心 三大监管主体 香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虚拟资产监管机构。根据监管职责的分工,香港证监会、香港财库局、香港金管局都对不同的虚拟资产和虚拟资产涉及的不同环节具有相应的监管职责。 * 2024 年 11 月 15 日,香港金管局官网提醒:有两间并非香港持牌银行的境外加密资产机构分别于香港举行活动,其中一间被举报曾自称为「银行」,另一间则在其网站描述所提供的卡类产品为「银行卡」。这些行为可能已违反《银行业条例》。此外,香港立法会在监管加密货币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批准和通过与金融市场相关立法的核心机构,确保既定的监管框架与加密货币行业的动态标准保持同步。 五大监管客体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SP 发牌制度 自 2023 年 6 月 1 日起,香港正式实施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VASP)牌照制度,并作了 1 年的过渡期安排,2024 年 6 月1 日起,所有在港经营的虚拟资产交易所必须持有证监会颁发的 VASP 牌照。 按照证监会规定,提交许可申请的 VASP 须符合一系列合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反洗钱(AML)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CTF)规定、资金安全、客户资产隔离、审计与报告、合适的…

    2024-11-19 区块链
    1.5K
  • AI与金融的融合:2023芝加哥人工智能周将于10月26日开启

    2023年被誉为ChatGPT横扫全网,到目前各家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今天,AI在医疗、金融、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从生产自动化到智能决策,从医疗诊断到自然语言处理,AI正在快速地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提高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引领产品创新,重新定义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等多种复杂关系。 然而,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企业以及个人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人工智能技术也毫不例外。机器与人是否可以和谐共处?人工智能是否会造成大批失业?在无监管、或监管不足的条件下,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机构和个人如何解决当下人工智能存在的隐私保护、数据伦理、算法公正、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对于强监管下的金融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在监管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是否应该放缓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全球范围内的讨论才刚刚开始,以人工智能为契机的新的社会契约的形成需要各方的广泛参与。 对于金融业而言,金融机构如何整合AI技术以更好地进行决策和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数据驱动和数字化转型?如何基于AI进行更高效的分析决策,预防风险、反欺诈和保护客户,实现监管合规?AI与去中心化金融、代币经济、中央银行Fintech4Good、Chicago AI Council, St投融资峰会、企业路演等活动。现已开放2023-2024赞助方案,详情联系:info@fintech4good.co 关于AI2030: AI 2030致力于推动利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同时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AI 2030依托AI 2030研究所、AI 2030加速器、AI 2030基金,汇集了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企业界和各领域的专家,制定全球AI议程,促进公私合作,推动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发和使用AI。该倡议涵盖治理、法规、行业特定框架、原则、最佳实践以及尖端工具和解决方案等各个方面。 参加大…

    2023-08-18 区块链
    20.0K
  • 美国为何连发第二、第三、第四大银行倒闭事件?中美银行业体系有何不同?

    现在经济体已经完全离不开银行了,甚至连南极洲都有ATM机了,而且今年银行这个词格外地热闹。 你别看银行的业务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它其实一直在偷偷快速地变化,已经和10年前、20年前、50年前、100年前的银行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不同的国家,比如中国和美国也演化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银行体系。不同的银行体系又左右了它的经济体系,和各国政府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从底层聊一聊银行这套游戏规则,以及中国和美国演变出的完全不同的银行体系。 早在11世纪的时候,当时欧洲各种国家有一堆各种各样的金币,商人们就经常集会到一个户外的长椅上来进行货币的交易。长椅这个词意大利语就叫Banco,之后慢慢演变成了Bank。 一般普遍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有一家当时的银行居然活到了现在,叫锡耶纳牧山银行,是1472年建立的,已经有551年的历史了,也是现有最早的银行,还挺大的,有20000多名员工。 早期的银行有最重要的一点和现在商业银行不同,就是它可以发行一个Banknote银行票据,而这些Banknote可以用来交易。说白了就这些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信用来印钱,就跟中国古代的钱庄、票号差不多。 当然他们有印钱的能力并不等于说就瞎胡闹、随便印钱。相反,当时的银行更格外看重信用,因为大家为什么会选择用你的票据去交易呢?就是因为我拿着票据我相信随时到你这银行来都能换出金币。 之后,印钱这活肯定是被各国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就是这个钱借给谁、怎么借? 所以说不论是对政府,还是央行来说,它最想达到的状态是,银行可以尽可能地把钱贷给那些有偿还能力的人,只要这个人能还上钱,贷的越多就对社会越好。 所以这几年像美国这种玩金融玩得比较极限的国家,甚至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呢?就是银行吸存款这都不是事儿,你存款吸不上来,我央行政府帮你解决,你就管把贷的放出去就行。当然,是说整个银行业,不是指某一家银行。 你…

    2023-07-21
    8.4K
  • 香港加密新规6月1日生效,稳定币受规管前不供散户买卖,衍生工具交易将另行审视

    香港新规法律详解;DCG已资不抵债;近期行情有点无厘头。

    2023-05-26
    8.0K
已有 0 条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