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备受瞩目的Bitcoin Asia 2025在香港开幕,为期两天的活动邀请超过200位来自全球的演讲嘉宾,包括特朗普次子Eric Trump(特朗普集团执行副总裁)、币安联合创始人CZ(赵长鹏)等大佬。这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盛会,也凸显香港和亚洲在全球数字经济舞台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3年,亚太地区已占据全球43%的加密货币持有量。东南亚更是增长迅猛,2024年,印尼加密货币交易额增长335%;越南加密用户达2,000万,占总人口近20%,泰国、菲律宾等紧随其后。
零售端的热情带动机构入场,从日本、韩国到新加坡、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对加密资产的布局持续加速。据统计,亚太地区加密资产管理市场收入已超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4%。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自然不会错过风口。自2022年10月发布“加密宣言”以来,香港在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多次扮演引领者角色:2024年4月,香港批准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2025年5月,香港先于美国落地稳定币法案;6月,香港发布“加密宣言2.0”,监管框架的不断清晰和完善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稳定币、加密概念随着资本市场的炒作快速出圈。但也引发炒作过热、滋生诈骗等乱象。
如今,香港稳定币发牌制度生效已经足月,企业申请、获牌进展如何?除了稳定币,香港监管许可的虚拟资产活动还有哪些?企业如何合规参与?Starlabs Consulting本期《环球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为有志于赴港掘金Web3的创业者提供行动指引,同时厘清资本市场各类“稳定币”“加密资产”概念股背后的业务实质与合规边界。

稳定币:77宗申请,预计首批牌照2026年初诞生
主要监管机构:香港金管局(HKMA)
持牌要求:资质门槛“堪比银行”
《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生效,法币参考稳定币(FRS)的发行需要持牌上岗。
任何人如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香港或以外地区发行宣称锚定港元的法币稳定币,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
香港对稳定币的发行、流通、赎回和储备管理提出高标准。只有香港注册公司或在港设办事处的认可境外金融机构可以申请牌照。非银行类申请人需维持最低实缴股本2,500万港元,实施100%的储备资产隔离,且储备资产需为现金、美元或港元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由香港持牌银行托管,每日审计并确保次日赎回的能力。申请人须严格执行KYC和AML义务。
金管局明确表示,初期香港合规稳定币持有人身份须经核实,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实名制。
申请时间窗口:首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于8月1日至9月30日开放申请
过渡期安排:原有的稳定币发行人需在《稳定币条例》生效日3个月内申请牌照,未提交申请的发行人将于2025年11月1日进入结业期。
已在首3个月内完成申请步骤,且获金融管理专员确认的,享有6个月的过渡期,获得临时牌照,可在过渡期内继续经营稳定币相关业务。在此期间,若未符合要求,则须在12月31日前结束其在香港的稳定币业务。
稳定币销售:只有由持牌发行人所发行的法币稳定币方可销售予零售投资者。只有以下受金融管理专员或证监会监管的机构才可向公众销售稳定币:
(a) 金管局授牌的稳定币发行人;
(b) 证监会授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SPs);
(c) 《证券及期货条例》下获证监会发牌进行第1类受规管活动的法团;及
(d) 《银行业条例》(第155章)所界定的认可机构(即银行)。
发牌进展:据Starlabs Consulting查询,截至9月1日,金管局尚未发放任何稳定币牌照。

金管局官员此前透露,在条例实行初期,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预计首批牌照将于2026年初发放,整体推进节奏略慢于市场预期。
9月1日,金管局发言人透露,8月一同收到77宗申请意向,涉及机构来自银行、科技企业、证券/资产管理/投资公司、电商、支付机构、初创/Web3企业等。
“沙盒”测试企业:此前,金管局在2024年3月推出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安排,共有3家“沙盒”参与者:
- 京东币链(JINGDONG Coinlink):CEO刘鹏6月份向彭博透露,京东币链在沙盒中的场景测试进展顺利,计划推出分别锚定港元及其他币种的稳定币。据了解,京东稳定币已经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测试场景主要包括跨境支付、投资交易、零售支付等。
- 圆币科技(RD Technologies):行政总裁刘宇表示,有意在以太坊公链上发行港元稳定币HKDR。HashKey、国富量子(00290.HK)为圆币科技创始股东,前香港金管局局长陈德霖担任董事局主席。
- Anchorpoint Financial Limited:已于8月1日向金管局正式表态,称有意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Anchorpoint是渣打银行(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Animoca和香港电讯(HKT)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该公司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HKDG,覆盖零售支付(270万用户)、跨境贸易及DeFi场景。
其他意向申请人:
- 中银香港(02388.HK,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正筹备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已设立专责小组推进相关事宜,并有意成为首批获批机构。
- 信银国际:消息称,中信集团通过香港的子公司信银国际联合了一些机构,意在申请首批稳定币牌照。
- 蚂蚁集团:此前表示,旗下国际业务部门正计划在新加坡和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蚂蚁国际计划在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后立即申请牌照。
- 小商品城(600415.SH):称待监管法规明确后将尽快申请香港牌照。
*注:据媒体报道,香港稳定币监管细则落地后,业内调侃“申请门槛难度直追银行”。这也导致稳定币热潮有所消退,尤其应用场景主要为跨境支付的非金融机构申请人,或因难以实现监管要求的“核实每一个持币人的身份”,主动放弃在早期阶段参与。这意味着,前期的大热门如京东、蚂蚁等互联网平台或许很难出现在首批牌照名单上。
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指出,目前与金管局接洽的大多数拟发行方,主要希望发行锚定美元或港元等可自由流通货币的稳定币。“人民币目前尚未完全自由流通,若有机构希望发行人民币稳定币,须具备周全的计划与充分的考量。”
与金管局对稳定币发行人授牌缓慢、谨慎形成对比的是,证监会虚拟资产相关牌照正在密集发放。
虚拟资产:已面向五类活动发放166张牌照
主要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SFC)
证监会官网列出的“虚拟资产相关活动”包括五类:
1、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SPs)
持牌要求:《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1号牌(证券交易)、7号牌(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以及《打击洗钱条例》下的“提供虚拟资产服务”(VASP牌照)。
持牌平台须受到多项监管规限,包括:稳妥保管资产、KYC/AML/CFT、避免利益冲突、代币准入、预防市场操纵及违规活动、会计及审计、风险管理、保障网络安全等。
获牌名单:截至9月1日,共有11家平台获牌。

BGE:HKE Holdings(01726.HK)全资子公司
Bullish:EOS母公司Block.one创立
YAX:老虎国际旗下全资子公司
PantherTrade:富途证券旗下子公司,聚焦零售市场
EX.IO:更名前为xWhale,由新浪旗下的互联网券商华盛资本投资
DFX Labs:连连数字(2598.HK)全资控股,连连数字聚焦跨境支付,业务遍及100余个国家及地区,支持超130种货币
Accumulus:母公司为中国500强企业云账户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之一,董事长杨晖是全国政协委员
HKbitEX:港交所班底创立,是香港太极资本(Tykhe Capital)集团四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HKVAX:中信期货、汇丰高管创立,专注于证券型代币(STO)及RWA
HashKey Exchange:万向区块链肖风创立,香港最大的持牌加密交易所
OSL Exchange:隶属于OSL集团(0863.HK),后者于2023年11月获BitgetX母公司投资
8家正在申请中,包括Bybit、Crypto.com、Matrixport HK、Bixin.com等。

此外,Starlabs Consulting注意到,OKX、Gate.HK、Huobi HK、BitMart、Ammbr、BitHarbour、Meex、HKVAEX、IBTCEX、QuanXLab、VAEX、HKX、HKDAX、Bitcoin World等14家平台的申请被撤回。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