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如何去理解2016年Q1的经济形势?
建议读一下我们的《经济面的积极变化已在发生》。我们重点提示几点:
1)扣除掉烟草行业影响后,工业增加值已变化不大。从高频数据来看,3月前半月的工业表现明显要好于1-2月。从已经回升的PPI及其和工业增加值经验关系看,2月可能是最后一落,3月工业数据应会转向回升。
2)大量新项目计划开工(41%)和施工(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环比均呈现回升之势,且后续有支撑。
3)从经验规律看,在库存(或说PPI)触底之后,制造业投资将会从降转升。目前价格触底已经在明确发生,库存到了3.3%左右的低位,正常逻辑下3-4月制造业投资应有回升表现。
4)在销售高景气度带动下,库存增速显著下降,房地产拿地、新开工(13.7%)和投资已明显回升。3月房地产销售脉冲仍在继续加速。
在目前状态下(上中游价格回升、制造库存底部、房地产脉冲继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增长40%),我们不建议对经济过于悲观。虽然还有很多线索尚待验证,但目前状态下再过悲观就如同去年四季度看深度通缩,都是违背经验规律性的。
第九,未来到底是一个经济企稳回升的周期,还是仅仅是补库存?
这里面包含着对库存周期的一个误解。如果是从简单的经销商库存或渠道库存角度,补库存往往是2-3个月甚至更短,可以对应的一个指标差不多是PMI库存。而我们关注的,是产成品库存,它是一个更具有规律性,更能反映经济扩张和收缩中周期本质的周期性指标,其周期更长。很多人其实是在弄混这两个不同的指标。
PMI库存和产成品库存之间什么关系?前者是一个景气扩散指标,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环比”,它就像心电图一样是波动的,但其波动中的趋势性,和产成品库存是一致的。换句话说,PMI库存在平滑和周期化之后,就是产成品库存的趋势。
从产成品库存来看,库存周期一般与上游的大宗周期和中游的PPI周期基本一致,其规律也是大体可循的。在2000年以来的15年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五轮库存周期,其中3轮强周期,上升期都是27个月左右;2轮弱周期,上升期都是12个月左右。
由于全球经济和中国需求端并无强劲引擎,我们猜测即将到来的是一个弱库存周期。按照经验,我们可以初步把其长度定为12-13个月左右,未来再逐步验证。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面临三个季度左右的补库存周期,其中主动补库存(类过热)和被动补库存(类滞胀)可能会分割这一周期。
当然,这一框架是开放式的,未来根据实际的补库存进度可以修正,但我们建立的这一坐标可以当作一个参考。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