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如何从库存周期角度看待资本市场的机会与风险?
这一规律同样并不严格,更多是作为“方法论坐标”的意义,供大家参考。
股指收益率周期与库存周期大致对应,但股指要领先于2个季度左右。这种领先主要源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反映在股价中的,是领先指标;而库存又属于我们看到的指标中比较滞后的。从经验数据看,美国的股指和库存周期之间的吻合程度比较完美,基本是股指领先库存6个月;而中国在2013年之前相对比较完美,基本是股市领先于库存7个月左右;2013-2015的周期中基本无效(可能和上一轮牛市周期属于分母驱动有关)。
如果未来规律仍是大体有效的,如果未来是一个弱库存周期,则补库存12-13个月意味着库存可能于2016年底至2017年1月前后重新见顶,而市场的周期则会提前在2016年年中前就反映完毕,系统性的收益率修复机会不会太长。
而纯价格逻辑可能要好于整体收益率修复逻辑。对于价格逻辑来说,其要求相对较低,上游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通缩触底引发的需求扩张都会带来价格的触底,部分工业产品适用于这一逻辑,其理论上可以伴随整个补库存周期(PPI上升周期)。
第十一,这一系列逻辑所面临的主要例外因素是什么?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风险:
其一,美联储加息的力度和影响超预期。这一点可能很难去预判,但一旦出现,全球资产价格可能会有阶段性震荡;
其二,中国楼市价格全面反弹的情况下,政策被迫出手调控,且引发更复杂的宏观经济局面。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