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销售额创新高利润暴跌94% 禹洲集团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2020年合约销售金额按年上升39.74%利润按年下降94.25%。

来源:地产大咖联盟 原标题:禹洲“危中藏机” 林龙安靠什么救赎?

新进入千亿俱乐部的禹洲集团(01628.hk)却因为营收和净利断崖式下跌而备受市场关注。禹洲集团2020年年报显示,一边是销售额逆势增长40%,达到1050亿元,跨入千亿俱乐部;另一边是营收下滑55%至105亿元,净利润大跌9成,成为下滑幅度垫底的公司。

面对这样一份年报,市场一片质疑之声,其股价从2020年1月2日的4.01港元一跌下跌至4月1日的2.15港元,接近腰斩,债券也大跌;与此同时,穆迪还下调了禹洲集团的评级。

然而,对于禹洲集团来说,股债双杀是表象,公司目前的“危”当中蕴藏着“机”。

面对目前的尴尬,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没有过多推卸责任,而是坦荡直言:“无论如何,我们责无旁贷,要反思、要彻底改变和完善自己。”

但问题是,接下来,林龙安如何实现禹洲集团的救赎?

01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让人不解的是,禹洲集团2020年销售业绩大涨的情况下,营收数据表现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2020年销售额创新高利润暴跌94% 禹洲集团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林龙安对观点新媒体的解释是:“房子其实都卖出去了,卖光了,但是部分房子去年年底没有完成交付,结转数减少了,收入没法确定,所以损益表就不好看了。”

据禹洲集团管理层介绍,位于武汉、唐山等市项目因为疫情的原因,四季度无法如期交付,“其中也有因为精装修部分没能完工的,比如位于合肥和上海的项目”,导致无法确认收入。

但坏事也会变好事。丢掉包袱,轻装前行的禹洲集团或将在2021年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

而且,去年四季度延迟交付的项目,陆续会在今年上半年交付,这对禹洲集团2021年的业绩将是一个利好。

国际知名投行汇丰银行和摩根大通于近期发布的研报也呼应了上述观点。汇丰银行认为,2021年上半年,去年年底延迟交付的项目将有120亿元将于今 年上半年确认。

摩根大通也有类似观点,认为,2021年禹洲集团的确认收入约为270亿元,将恢复正常。

因而市场的观点是,在卸下2020年的包袱之后,禹洲集团的业绩将在2021年迎来较大幅度的增长。

也许是为了验证这些观点,一季度刚刚结束,禹洲集团便披露,公司1-3月销售成绩“开门红”,达到221亿元,同比增长113.28%。

02 增持和回购提升市场信心

由于糟糕的业绩表现,禹洲集团股价在年报发布后第二天大幅下跌近8%。

实际上在此之前,股价已经对禹洲集团的业绩有所反应,3月22日以来,禹洲集团股价最高跌幅超过20%。

债市方面,禹洲集团的美元债在3月末遭受抛售,其中2025年2月到期的美元债创出去年4月以来最大跌幅,2026年8月到期和2027年到期的债券跌至今年1月份上市以来新低。

而且,穆迪将禹洲集团企业家族评级(CFR)从“Ba3”下调至“B1”,并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1”下调至“B2”。

在市场一片悲观论调的时候,林龙安显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有信心,而是掏出真金白银来提振市场的信心。

3月31日,发布2020年业绩的第二天,禹洲集团连发数条自愿性公告,宣布董事长及控股股东自愿增持股权、股权激励计划,并于公开市场回购于2025至2027年间到期的长年期美元优先票据。

已购回的2025年票据、2026年票据I、2026年票据II及2027年票据合共1600万美元;4月1日,禹洲又于公开市场回购2025年到期的长期美元优先票据400万美元。前后两天已累计回购2000万美元优先票据。

股市上,林龙安直接出资325万港元,以每股2.5港元价格于公开市场增持130万股,使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禹洲集团股权比例达到58.8%。

同时,禹洲集团亦公告,以公司共计808万股股份作奖励计划之用,成立员工激励信托股票平均代价约为2.315港元。

这次股债市场的双线增持行动,显然是林龙安为了让市场吃一颗定心丸。

据禹洲集团年报显示,其账上的现金及等价物344.69亿元,现金短债比为1.83倍,短期偿债无忧。

一系列举措之后,禹洲集团的股价稳在2.2港元之上。

除此之外,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即便2020年利润表现不尽如人意,禹洲集团还是决定大手笔派息,宣布以不低于核心利润30%的标准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1.5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每股12港仙,过去一年股息合共每股33.5港仙。

03 双总部战略凭添想像

实际上,对于市场来说,最好的证明就是业绩增长。

对于禹洲集团来说,上海深圳双总部战略或是其未来业绩增长的保证。

公开资料显示,禹洲地产成立于1994年,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时,尚是一家销售额仅36亿元,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房企。

2016年,林龙安下定决心将总部从厦门搬迁至上海,当年,禹洲集团已成功布局长三角、环渤海、大湾区、华中和海西五大区域,合约销售额403亿元。此后4年,禹洲集团每年以3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0年,从销售分布来看,长三角、海西、华中区域及大湾区,分别贡献确认金额66.64%、19.39%、13.54%和0.43%。

从城市来看,禹洲集团深耕的长三角已经见成效。比如在苏州、合肥,禹洲集团孵化出了两个销售突破百亿元的城市公司,而上海和南京两地,凭借深耕区域市场多年的努力,将成为下一个销售突破百亿元的城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禹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占比仅有0.43%,但是在大湾区的土储加上城市更新项目在集团的占比已经达到9.5%。

目前,禹洲集团深圳、佛山、惠州、中山的项目以及在珠海、深圳和惠州的城市更新项目也都步入收获期。

而且,根据禹洲集团的计划,未来大湾区的土地储备占比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倍多,逐步提高到10%-20%。

或许,今明两年,经济增长强劲的大湾区市场将成为禹洲集团的第二业绩来源。如今是否可以视为禹洲集团利空出尽,值得市场期待。

本文转载自地产大咖联盟,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1-04-02 13:36
下一篇 2021-04-14 09:54

相关推荐

  • 酒鬼酒的战线收缩 打了谁的脸

    高峰能带领酒鬼酒(000799)攀登下一个“高峰”吗?最近,该公司管理层公开放话,“5年之内,恢复并超过2022年的水平”——老实讲,这个目标有点自知之明,但也有点盲目自信。 酒鬼酒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营收约14.23亿元,同比再次大降49.7%左右;净利润1000万元-1500万元,同比下降98.17%-97.26%,距离亏损仅一步之遥。存货、合同负债等前瞻性财务指标,可更清晰地看到酒鬼酒当下的经营困境。 那么,2022年酒鬼酒又是什么表现呢?当年实现营收34.1亿元,归母净利润9.99亿元。 两相比较,现在营收还差了20亿元,净利润连2022年的零头都当不到,整整差了9亿元。 如果再看看当下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金哥认为,未来5年,酒鬼酒能收复“失地”已算不错,谈什么“超过”2022年,可能有点奔放了。 2024年2月,高峰接替王浩成为酒鬼酒新任董事长。掐指算下来,也有一年多了,目前酒鬼酒的表现还很难说是彻底扭转了颓势。 从高峰为酒鬼酒开出的“药方”来看,核心是收缩战线,把主攻方向聚焦在酒鬼酒的“大本营”湖南市场,未来湖南市场占比“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 金哥注意到,这个“战略收缩”,可谓将前任的脸,打的啪啪响。 在2022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时任酒鬼酒新任董事长王浩曾信心满满地表示,“中粮对酒鬼酒的定位就是走全国化,不太可能仅定位在湖南做一个业务,中粮的胃口没那么小,视野也没那么窄。” 彼时的王浩,绝不会想到后面的风云突变,以及一地鸡毛。 问题来了:现在高峰的“收缩”,是酒鬼酒的一次“明智回归”,还是说会让酒鬼酒因本土发展空间有限而失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金哥给大家做道算术题。湖南白酒市场的总规模大概280亿,未来5年,酒鬼酒若顺利收复2022年“失地”,营收再次突破34亿元,那依酒鬼酒湖南市场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来计(34*60%=…

    2025-04-03
    3.7K
  • 2024年报深解|舍得酒业:老酒战略“深蹲蓄能”,控量挺价修复渠道韧性

    3月21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600702.SH)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积极推动渠道库存良性去化的情况下,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 同时,舍得酒业还公告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1.42亿元(含税)现金红利,占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0.94%。承压之下,依然保持稳定分红,可见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考验,舍得酒业2024年通过坚定执行“控量挺价”策略,有效修复渠道生态,稳固品牌价值,为长期战略布局蓄力。依托“老酒、生态、文化”三大不可复制的确定性优势,整装再发的舍得酒业,未来发展更具韧性支撑,后市可期。 复盘2024年:质效并举固本拓新,逆势经营稳中有进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新旧周期切换的阵痛期,价格倒挂、库存高企等问题集中爆发,市场风险不断释放。减速换挡,夯实基础,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的战略选择。 以舍得酒业为例,尽管2024年业绩因主动调整而短期承压,但也加速出清了过去数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风险压力,为新周期的发展埋下关键伏笔。而拆解舍得酒业2024年报数据,也能发现多个积极信号,可见其稳健的基本面。 其一,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费用优化降本提效。据年报显示,2024年舍得酒业总资产118.02亿元,较2020年增长53.48亿元;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8.08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一倍。可见深度践行老酒战略的四年以来,舍得酒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公司精益化管理也见成效,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37%,节流的同时,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二,深化老酒战略落地,标准引领构建优势。由舍得酒业牵头参与并制定的《坛贮老酒(浓香型白酒)》和《生态酿酒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先后发布,为…

    2025-03-25
    5.6K
  • 喧哗中的坚持 舍得酒业70亿营收的含金量

    在一片沸腾的产业喧哗中,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又该怎样乘风破浪并稳健前行? 刚刚披露了2023年年报的舍得酒业(600702.SH),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年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比增长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去年复杂的经济和消费环境下,舍得酒业的这个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要知道,2023年是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和分化之年”。 这是中国酒业协会《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的。同时,该报告预测: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周期进一步深调,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酒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倍增。 对于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经营答卷,资本市场自然给出了积极回应。 中泰证券的研报就认为,舍得酒业年报符合预期,收现回款质量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3月21日上午开盘,白酒指数发力上涨。舍得酒业涨逾5%,其他酒企如泸州老窖(000568.SZ)、今世缘(603369.SH)也涨逾2%。 01 持续增长的秘密 舍得酒业的营收得以持续增长,与一个“战略”有关。 据2023年年报透露,那就是“老酒战略”——正是公司持续推进该战略,老酒品质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品质之上,唯有老酒”。2019年,基于生态酿酒、坛储技艺等多重领先优势,舍得酒业率先在行业里提出了“老酒战略”。 可以说,“生态”+“老酒+科创”,搭建起了舍得酒业产品品质的护城河。而始于明清至今仍升腾着酒香的泰安作坊、国家级非遗技艺加持下的“六老技艺”、原坛原酒原址的贮藏方式,则融合凝聚成为老酒价值的重要内涵。 舍得酒业在“老酒战略”上的真实与坚持,映射在企业经营上,就让它拥有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从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表现来看,2023年舍得酒业中高档酒实现收入56.55亿元,同比增长15.96%。 “老酒战略…

    2024-03-22 消费
    5.0K
  • 天沃科技3年亏近40亿,赶在2022年最后一天卖资产,不料算盘打碎年报难产

    披露个股票直接停牌,2个月内不发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再过2个月还不发,那得直接终止上市了。也就是说,留给天沃科技的时间最多也就4个月了。 天沃科技咋就年报难产了呢?重组失败又是个什么鬼? 这事儿得从2016年的一场重组说起。2016年天沃科技用现金收购了中机电力80%的股权,当时中机电力的净资产总共才8个多亿,但80%的股权收购价就高达28.96亿,硬生生造出了21.51亿的商誉。 中机电力的原股东承诺,2016年8-12月、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5亿、3.76亿、4.15亿、4.56亿,加起来不低于14.02亿。 按照剧本,中机电力自然是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甚至可以说在业绩承诺这几年中,中机电力凭一己之力扛起了整个借壳上市。 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要出意外了。一完成业绩承诺就翻脸,这都是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的保留节目了。2020年,中机电力原形毕露,在疫情的掩护下巨亏12.26亿,另外还进行了1.83亿的商誉减值准备。好家伙,业绩承诺期搞出来的14亿利润一口气就亏完了。这还不算完,2021年梅开二度,中机电力再亏6.48亿,商誉减值再计提1.94亿。 这两年天沃科技的利润自然也就没法看了,直接倒插葱。不过话说回来,当年可是造出20多亿的商誉,如今都亏成这样了,只计提了不到4亿,可真是太谦虚了,毕竟天沃科技的净资产大部分可是指着商誉撑着呢,这要不小心减多了,净资产得多尴尬,反正早晚的事,能苟一年是一年,剩下的就等着2022年暴呗。 根据业绩预告,2022年天沃科技再创佳绩,亏出新高,净利润亏损17.6亿,扣非净利润亏损19.46亿。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商誉的大额减值,赚钱的时候唯唯诺诺,亏起钱来重拳出击,3年亏了将近40亿,收购花的钱必须再搭点一块儿亏进去。 至于中机电力嘛,都这样了,必须想办法处理掉。于是2022年12月31日,天沃科技…

    2023-05-13
    11.9K
  •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合资品牌承压,长安福特2022年净亏31.97亿

    日前,长安汽车(000625.SZ)发布2022年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海纳百川”计划,并提出“四个一”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实现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并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全球经济存在较高的衰退预期,海外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同时随着行业“价格战”继续“内卷”,电池材料价格、芯片供给等压力尚未出现明显趋势反转的情况下,长安汽车的上述出海战略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在2023年再迎来一个“好年份”?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长安汽车或还需要在“快进的战略”中保持警醒。 自主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成业绩新支柱 整体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承压,受多重冲击,需求整体不旺,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但由于此前我国汽车产业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以及2022年发布的延续新新能源汽车在去年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销量再创新高,成为汽车市场的最大增长点,并提升了产业的抗压能力,行业累计产销实现同比增长。 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全年实现销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87.5万辆,同比增长6.8%,居行业第二;长安系新能源车销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速大幅好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出口海外总量约17万辆,再创出口销量新高。 根据最新数据,上述强势表现还在延续。 今年一季度长安自主品牌累计销量39.60万辆,同比增长9.%。同时,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一季度累计销量8.45万辆,同比增长105.4%,长安自主新能源同比维持高速增长。出口方面,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出口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10%。 在自主品牌快速的“攻城略地”下,市占率方面,长安品牌汽车市占率逐年提升,从2019年的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今年一季度占比已经达到8.54%。 自主品牌的强势,掩盖了合资品…

    2023-05-04
    8.3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