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泡沫

  • 百城房价收入比整体回落 深圳买房压力高居榜首

    只有鞍山、株洲2个城市房价收入比达到国际合理水平。

    2021-04-20 房产
    4.9K
  • 成都房产“新政”出炉,购房者多有疑虑,官方如何作答?

    来源:成都九眼桥 9月14日,成都市出台《关于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坚持房住不炒,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解读→成都保持房地产平稳发展通知:增值税免征门槛上调,加大存量政策执行力度 新政15条 乍一看,成都共推出15条“二手房均价15000左右) 也正是如此,成都市在最新《通知》中提出,加强土地市场调控,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优化供应结构。具体来看,住宅用地占经营性用地的比重不低于60%,供需紧张区域不低于70%,优先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成都市将进一步深化房价地价联动长效机制,结合市场运行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商品住宅类用地供应价格,适时采取灵活的拍卖竞价措施,引导开发企业理性竞价。 同时,成都将结合全市存量商品住宅用地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存量,加大已供未开发商品住宅用地促建力度,以项目促建增加市场商品住宅有效增量。全面清理已供未开发的土地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加大已供未开发土地的促建力度,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规定,坚决打击捂地、捂盘行为。 其实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在落实金融审慎管理方面,《通知》提出,继续执行好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遏制投机

    2020-09-17 房产
    4.0K
  • 成都德商“7万一平”炒作玩砸了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作者:大金探 来源:熊猫财经局 前两天成都的本土小开发商德商地产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每平米单价超过7万元的闹剧,最后假装出来辟谣,实际上这个套路学的是2016年一家更为土鳖的本土开发商中德英伦(看名字又是中德英三国混血,实际上就是本土小开发商)。 “一次性买下成都60套房,浙江商会的一个客户!”当时成都微信朋友圈突然曝出这个只有几十个字的短消息,也没有现场图片为证,就在坊间不胫而走了。 发酵两天后,2016年9月23日,成都市房管局发文将采取措施整顿近期“360套,建面约110-122㎡,房源均价约12500元/㎡。 大金探从售楼处了解到,已有超过1万人报名参与摇号购房,这也是春节后成都首个摇号人数过万的楼盘。据成都购房通计算,恒大天府半岛全部摇号人数为11129人,普通购房者摇中概率仅为1.45%。链家平台显示,该小区佳兆业以楼面地价9757元/㎡竞得,无偿移交统筹住房比例23%,溢价率49.42%。据媒体测算,两宗地块因无偿移交比例达到了23%,实际楼面价可能达到13000元/㎡。 佳兆业是香港房企,前些年在成都也有不少项目,比如佳兆业丽晶港、佳兆业广场等。近几年相对低调。 蓝光是四川本土房企,在成都的产品有刚需coco系,也有改善雍锦系。近年来,在成都市场公开拿地较少,而且大金探注意到,去年蓝光就宣布将总部搬到上海去了,当时对一些员工“承诺”,愿意去上海的平级调动,不愿意去的给10个月“遣散费”,是不是有点变相裁员的赶脚。 面对着房地产的高收益蛋糕,已经ST的川股正源股份也加入进来,2019年10月26日,ST正源与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拟打造“正源国际荟”产城融合的房地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100亿元,其中直接投资金额约为85亿元。 这笔投资总额高达100亿元的地产项目对ST正源实是一笔超级巨款,截至2019年9月30日,该

    2020-03-29 房产
    5.6K
  • 海南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现房销售政策 防范投机者借自贸港建设炒房炒地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炒房和炒地,地方政府提前给予了政策管制。 1、强化限购政策 政策明确本地居民购买多套住房的限购政策。对在海南省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省户籍和常住居民家庭(含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停止向其销售安居型商品住房和市场化商品住房。此类规定有助于规范当前购房行为,也是在此前对外来人口限购以后,对省内户籍人口等提出的收紧性政策。 尤其是此前海南省的人才落户等政策下,各类户籍人口数量在增加。从落实人才购房政策、巩固房住不炒精神等角度出发,对于本地户籍人口等购房也需要规范。此类购房市场的稳定,也为自由港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2、推行现房销售制度 政策明确,自文件印发之日起,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按照国家《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现房销售的房屋应通过竣工验收且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 此类规定可以认为是全国首个省级现房销售的政策。其对于房企的购地和项目开发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结合此前苏州松绑现房销售的政策,可以认为,海南此类政策更多地是为了约束炒地等行为,通过现房销售的模式,防范各类自贸区和自由港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安居房制度的推出,也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对于今年全国各地住房制度改革尤其是住

    2020-03-11
    2.0K
  • 房贷利率市场化是否为楼市收紧信号不明,但近期调控趋严消息频频

    昨天二手房的贷款,部分银行甚至停止了新房贷款。 当前楼市全款买房的非常少,如果二手房全面停贷会导致楼市成交大幅下降,资金流入的重要一环被堵塞,同时也意味着个人投入楼市的资金很难出来,

    2019-08-27
    2.5K
  • 为何专家预测的房价走势总是不准?

    文/陈思进 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滕森在华访问期间,当被人问及他个人如何理财,在投资方面有何心得时,他坦言:“实际上我不适合理财,虽然我是经济方面的专家,但是我更多关注于劳动市场。我的资产组合需要依靠其他的金融专家来帮忙。”他在笑称自己没有这方面能力的同时,还保持着对市场和未来的敬畏:“如果我们能够预测的话,就不会有危机了。” 首先,我想很明确地指出,即使有些经济学家特别关注楼市,但他们也无法准确预测房价的具体走势。因为,经济学是科学,有一套严密的论证方法和研究工具,不过,经济学不属于自然科学,不像物理、化学、生物学那样,其研究结果准确度远不如物理、化学那样放之四海地精准。 其次,如果是经济学家的话,去预测房价具体走势,那真可谓不务正业了。 真正的经济学家,应该去洞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深层规律,用研究和测试的理论,来解释他们周围的世界;进而作为政策顾问,他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影响、并帮助决策者,用他的理论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近现代以来,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同等重要,也正因此,诺贝尔奖从1969年开始增加了经济学奖。 有人指责经济学家为什么不能在危机爆发前预见,或及时提出解决之道?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的发生呢?而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些最聪明的人没能预防和阻止危机的发生? 关于这样的疑问,调侃西方经济学家的玩笑就特别多,这里不妨说给大家听听,以搏大家一笑。 在南加州大学的教育学系,有个教授名叫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他在六十年代非常有名,著有《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一书,书中最著名的段子描写道:人们在金字塔型的结构中向上爬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最终一定会爬上一个他(或她)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因为开始时,人们都是从能胜任的低级职位做起,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渐渐会爬到…

    2019-06-30
    2.5K
  • 从“创造”货币角度看未来十年房价走势

    先从乘数效应谈起。银行员工,或其他金融机构做贷款的人都知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就能“创造”货币。 翻开大多数央行可以通过利率、银行准备金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来调节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 这一主流的货币主义和货币数量论也自然认为,升息,或提高银行准备金,或通过公开市场收回流动性;物价跌了,就用反向货币政策手段来增发基础货币。 如果按照凯恩斯尤其是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内生说来看,待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就完全不同了。凯恩斯认为: 货币供给并不是央行可以自行决定的,而是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因素决定的,因而货币尤其是广义货币M2,则是由一国经济活动内生创生出来的。 对一般人来说,说货币不是央行发出来的,而是经济活动内部生成的,那肯定是一个天方夜谭。大家一定会问:这怎么可能?凯恩斯,有没有搞错?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假设某银行贷给100万房贷给客户A,于是这个客户的帐上就被记入了100万,不过,因为这100万还是存在银行的帐上,同时A客户的房子也抵押给了银行。于是,这银行就可以把这100万,扣去5%的储备金,即95万,做为银行的存款再贷给客户B,B客户获得了房贷95万之后,银行再扣95万的5%,再将90.25万贷给客户C……依此类推,直到客户Z…… 仔细看一下,在这一系列的贷款过程中,银行每放一次房贷,就等于同时“创造”了一笔等额的货币。于是,就这样,这家银行将最初央行发出来的100万基础货币,通过房贷系统,“创造”出来了1000万货币。 这就是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通过这个效应可以清楚地看到:房价越涨,货币就“创造”地越多。 顺便提一下,弄懂了这个问题就可知道,近年来,在中国房价问题上所谓“这些年来,虽然中国发行了天量的货币,而‘幸亏’房地产、特别是高房价吸收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才减缓了通胀——即高房价避免了恶性通胀的……”的说法,真可谓本末倒置! 谈到这儿,如果大家…

    2019-05-22
    2.4K
  • 楼市泡沫根源:本是商品却成了资产,“刚需”更是无稽之谈

    首先要说的是,如果将房子作为商品的话,“房子不是资产,房子是拿来住的”这句话是不错的! 对人类来说基本有三种不同的需求:空气、水和阳光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求。如果人类离开空气,最多只能维持几分钟;没有水的话,最多只能够支撑几天;而没有了阳光的话,世界将是一片漆黑。因此,空气、水和阳光才是人类真正的“刚需”,它们与价格无关,所以不存在泡沫一说。 而房子,虽然也是人类的生活必需,但“居者有其屋”和“居者拥其屋”的概念有所不同,房子并非一定要买来拥有,才能居住。因此把拥有房子说成是“刚需”,是非常不恰当的! 其次,食品、住房、衣物、医疗保健、必要的家具、交通工具、家庭保险、以及基础教育,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这些商品在经济学上,其价格一般都是“有效”的,由“供求关系”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有其合理的价位,的确无泡沫可言。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的高度,人们没有能力购买时,需求就会下降。当房子作为商品时,本来也不例外。 但是,当房子被人们购买之后,渐渐地远离其单纯商品的属性,而被人囤积起来,出现空置房和“房姐”“房哥”等“房氏家族”,以至于产生出诸多所谓的“鬼城”,便逐渐演变成另外的功能——一种低买高卖的资产——甚至最佳的投机炒作工具时,便体现了人性中的追求利润的第三种贪婪欲望的需求。 可能有人会问何以见得,因为单纯的商品只是用来消费和使用的,人们不会购买100台电视机囤在家里,除非电视机能低买高卖来盈利;在此必须强调一点:单纯的商品是不会有泡沫的,只有当商品转化为资产之后,比如房子、黄金和

    2019-04-25
    2.2K
  • 鹤岗房子白菜价 真的只是例外吗?

    近日东北城市鹤岗的房价引起热议。有网友表示,黑龙江鹤岗某小区房价甚至低至300元/㎡,320平米的复式高层只要15万,两居室几万元。网友调侃称鹤岗房子成“白菜价”。 个人判断,中国的房地产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除非你是刚需(必须买+买得起的刚需:无论房价高低,随时都可买,否则就不是刚需了),关注中国房价已经没多大意义了。因为:总体而言,中国的房子已经大大的过剩了。如果想投机,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靠

    2019-04-19
    2.8K
  • 研究指出: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房价和生育率成反比

    一个地区的房价和当地的生育率有直接的关系。最近有研究指出,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事实上,房价越高的地方,生育率越低。

    2019-04-01
    3.6K
  • 地产商降价6000元/平米被阻止,哪些人不希望房价跌?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你可能不信,但是用这句歇后语来形容最近一些开发商的处境,还是很贴切的。 开发商做了什么呢?降价!这也不是什么大新闻了,碧桂园、恒大等地产大佬们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购房打折活动,而且在大佬的示范效应下,不少地产商也都纷纷跟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降价”可不是万能灵药,这不就前有售楼处被砸了,后有被政府罚了的。可以说,“活下去”真的是不容易。 “降价未遂” 近日,知名王石带领下的万科在南京降价,南京市政府给万科开了四千万罚款单。一般认为物价局更应该管的是哄抬物价啊,但物价局说万科降价是为了垄断。 所以,可能横盘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降价让谁急了? 降价是好事吗?那要看从谁的角度来看。 对于开发商来讲,降价虽然不太情愿,但是作为在市场销售不畅情况下,降价也是需要采用的手段之一,“降价促销”这件事之所以成立,是很多人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结论,降价来促进销售,从而带动资金的回流速度,虽然在利润上可能摊薄了些,但是“高周转是生命”的指导原则下,牺牲一点利润也是值得的。 对于还没买房子的人来讲,降价可以让自己能够花更少的钱买到房子,毕竟自己手里的钱也是很紧的,能少掏一个钱包是一个钱包。 但是降价让已经买了房子的人急了。 拿合肥的那个项目来计算,2万多的项目降价到1.5万,降价6000元/平米,那么意味着如果已经购入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此次降价以肉眼可见的损失就达到了60万,而面积越大,“损失”的绝对数额就越大。而这笔钱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足以购入一套同等面积大小的新房了。 降的厉害了,买房的就不干了。 在国庆长假结束后,猫哥就关注过一波楼盘的降价维权,《有人买房得宝马,有人去砸售楼处》不理智的业主们群情激愤冲向了售楼处。 打砸售楼处的烂摊子,要相关部门来收拾,这个工作量可不小啊。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谁呢?自然是降价的地产商们,那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自然就…

    2018-11-11
    1.7K
  • 最近“跌”声一片 中国楼市拐点来了吗?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新房有限价就不说了,二手房的确在跌,少则跌个5%、10%,个别地段和最高价相比下跌30%的并不罕见。

    2018-10-31
    1.9K
  • “诗和远方”的诱惑 投资旅游地产应该注意什么?

    旅游地产购买者多以度假、投资为目的,这类购房者属于“候鸟”型人群,而非刚需,一旦全国房价整体趁势转向,旅游地产将成惊弓之鸟,投资风险远远高于住宅。

    2018-09-28
    2.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