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务造假10大案例浅析:虚增收入、少计支出、虚增资产

IPO财务造假手法三:自我交易

案例:万福生科

万福生科的造假模式是用公司的自有资金打到体外循环,同时虚构粮食收购和产品销售业务,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为完成资金体外循环,万福生科借用了一些农户的身份去开立银行账户,并由万福生科控制使用,有些个人银行账户甚至连农户本人都不知道。

万福生科首先将其账户资金汇至其控制个人账户上去,同时在财务上虚假记录粮食收购的预付款,并相应的虚假记录粮食收购的入账,完成原材料采购的账务处理。

之后再把这些实际控制的个人账户的钱,以不同客户回款的名义分笔转回到公司的账户上,财务上对应地记录上述个人客户的销售回款并冲减之前虚构的应收账款,利用资金的体外循环达到虚增销售收入的目的。

IPO财务造假手法四:违规担保回笼货款

案例:科大创新

2002年10月,科大创新总裁陆晓明和财务总监张建生将公司2500万元私自存在广州中信银行,并将其中的2000万元违规用于对广东中粤的担保(违规担保金额2000万元约占前一年度年末净资产的26%),并把取得的现金作为销售回款,虚增销售收入。

IPO财务造假手法五:虚增合同销售单价

案例:振隆特产

2012年至2014年,振隆特产以虚增合同销售单价的方式累计虚增出口销售收入8268.51万元。

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虚增收入662.04万元、1813.51万元、5792.96万元,并相应虚增各年利润,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振隆特产当年账面利润总额的8.61%、20.81%、67.33%。

IPO财务造假手法六:提前确认收入

案例:登云股份

登云股份美国子公司2013年半年报提前确认收入239.86万元,导致登云股份合并报表提前确认利润94.96万元。

本文转载自基本面力场,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8)
上一篇 2019-09-29 16:25
下一篇 2019-10-05 10:44

相关推荐

  • 科力股份IPO:“区域+客户”双重依赖,曾多次被行政处罚

    科力股份自被北交所受理材料以来,共经历三轮问询。公司业绩稳定性、产品质量风险、采购情况披露、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均是关注重点。

    2024-08-21 资本
    1.9K
  • 京东产发难逃IPO落空

    若无法撕掉身上沉重的地产标签,唯恐再冲击IPO的希望亦相当渺茫。

    2024-06-04
    6.3K
  • “成都智造”杀出黑马 瑞迪智驱是如何炼成的

    今日(5月13日),瑞迪智驱(301596.SZ)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作为“成都智造”杀出的一匹黑马,瑞迪智驱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未来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主战场,它又将演绎出怎样的一番精彩? 这个生产商“行业中少有” 瑞迪智驱来自成都市双流区,全称“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它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国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是“行业中少有的”同时拥有电磁制动器、精密传动件和谐波减速机产品的生产商。 ⬆️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了解自动化设备领域的,至此可能已看得一头雾水:这是啥?这又是啥?这都是啥? 在揭开这些产品的神秘面纱之前,让我们先从熟悉的电梯说起吧。 为了让运行中的电梯准确地停在每层楼,确保进出的乘客和精准的楼层对接,我们需要使用到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就像汽车需要刹车来停止一样,电梯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刹车”来确保它可以在正确的位置停下来。 这个重要的安全设备,就是电磁制动器。 电梯日常的上上下下,需要它。在电梯遇到紧急情况时,失控或者发生电力故障,就更需要它来迅速制动电梯,以防止发生意外。 通常来说,一部电梯需要使用2-4个电磁制动器。你可以闭着眼睛想下,这个产品的市场有多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内电磁制动器产品历史上一直为国外垄断。目前我国很多的高端电梯所用的电磁制动器,仍以进口为主。 而瑞迪智驱作为较早从事电磁制动器自主研发的企业,通过多年不断的技术和工艺钻研,它生产的电磁制动器已成为中国电梯领域的主流制动器品牌之一,达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 凭借在电梯制动器上丰富的技术储备,天府财经网注意到,瑞迪智驱还成功突破了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并开始批量供货。 除了电磁制动器,瑞迪智驱的主要产品还包括精密传动件、谐波减速机等,它们都是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 以机器人…

    2024-05-13
    7.2K
  • 湃肽生物终止IPO :奇葩格局!华熙生物是客户还是股东,更是竞争对手

    03 报告期被三罚,今年两次成被执行人 公开资料显示,湃肽生物此前也多次被处罚。其中,2021年10月22日,湃肽生物旗下杭州湃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被杭州市税务局予以行政处罚5896.35元。2022年12月26日,杭州湃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又被杭州市应急管理局予以行政处罚10000万。 据了解,当事人杭州湃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福城路291号4-502室实施了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的行政处罚的行为,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一条,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处以罚款人民币壹万元整。 天眼查显示,今年3月29日,湃肽生物2次遭列入被执行人,执行金额分别为303万元和147万元,执行法院为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2023-12-28 大健康
    3.5K
  • 冲刺IPO的货拉拉为何连续被约谈?

    商业利益向左,司机权益向右,平台如何做好“端水大师”?

    2023-12-27 TMT
    6.0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