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宜本草十年艰难上市征程:竞争力不再,跌至20名

    2022年11月10日,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相宜本草)同中金公司(601995.SH)签署了IPO进程 相信在大部分消费者的印象里,对相宜本草的记忆还停留在超市货架中的“妈妈牌国货”。相较于国产中草药护肤品牌,年轻消费者往往更偏爱使用国内外知名的大牌美妆产品。 二度翻红的相宜本草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曾是国产美容护肤品的知名品牌。 2012年,相宜本草首次递交招股书,计划拟募资7亿元,主要用于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封帅合计控股80.5%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根据当时相宜本草披露的业绩显示,2009年至2011年,相应本草实现营收分别为3.77亿元、7.5亿元和13.35亿元,营收增长率分别为87.73%、98.76%和78.11%。 不仅如此,相宜本草的IPO计划,首次IPO也宣告终止。 时任相宜本草总裁严明曾表示,终止上市出于公司战略方面的考量。相宜本草选择终止上市的近十年,也是化妆品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根据iiMedia Rese美股份等。 十年风云,天下已变。相宜本草还能重新回到曾经的位置吗? 02 相宜本草跌至20名压力巨大 2022年1月4日相宜本草执行总裁俞巍透露,在整个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21年相宜本草实现全年同比33%的增长,其中线上同比增长59%,线下同比增长15%。按照公司的规划,期望在2022年实现45%的同比增幅。 依靠主打的本草精华以及主播带货、综艺出圈等方式,相宜本草的业绩似乎已有回温的迹象。然而在巨头林立的化妆品行业,相宜本草想要弥补自身与头部品牌之间的差距,也并非易事。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中欧美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欧莱雅和宝洁的市场份额常年位居行业第一,市场份额占比基本保持在10%上下,其他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则盘踞在2%-5%之间。 此外…

    2023-01-03
    35.3K
  • 冲击百亿,今世缘要靠“混血酱香”占领全国?

    习酒宣布突破200亿,

    2022-12-30
    35.3K
  • 恒瑞医药是如何失掉“人心”的?

    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投资者选择抛售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离开恒瑞医药的不仅只有投资者,还有不少高管。2022年中,恒瑞医药就有4名高管离职。其中,恒瑞史上“最年轻副总”张晓静在荣升副总经理半年后,“闪电”跳槽德琪医药。这些事实预示着,恒瑞医药的问题并非仅停留在业绩层面。 一直以来,恒瑞医药都被市场认作国产制药“一哥”,为何如今频繁出现高管离职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这家曾经“无人可比”的明星药企? 01 恒瑞高管“全景图” 为了搞清楚上面提到的疑问,我们全面复盘了恒瑞医药2010年以来的高管任职情况,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 从2010年算起,共有27人在恒瑞医药担任过高管职位,其中15人已经离职。对于一家医药企业而言,恒瑞医药这样的人员变动频率算不上特别高。 但如果进一步聚焦这些高管的离职时间,就会发现这15名离职高管中,有10人的离职都发生在最近三年。由此,对于恒瑞医药高管的讨论应该分阶段进行。 图:恒瑞医药2010年至今高管名单,来源:锦缎研究院,公司股票。 图:2020-2022年恒瑞医药净利润,来源:公司公告 没有达成业绩,所以取消激励计划,这本应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做法。但对于企业高管而言,股权激励的失效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 恒瑞医药股权激励计划失败,短期内再次推行新激励计划的概率并不大,这就意味着公司高管将只能赚到“基础工资”,这对于有追求的高管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尤其是职业生涯最宝贵的几年中如果无法获得股份激励,那么无异于是在浪费时间。 此外,蒋新华、周云曙、孙辉、刘疆、李克俭等恒瑞医药的“第一代”高管已经在过去两年先后“退休”,但他们仍持有公司大量的股票,随时都有ARma公司。 这套策略在过去完全行得通,毕竟药企

    2022-12-29
    18.1K
  • “汾老大”剑指300亿,经销商却“被幸福”了?

    “汾老大”岀奇招,泸州老窖46.2亿元(泸州老窖前三季度营收175.24亿元)了,只要不岀现2021年的“乌龙球”,神也阻挡不了汾酒“老四梦”的实现了。 但是,最好的业绩,如果只是停留在经销商的“库房”里,那么也无疑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愚蠢之举。 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经销商,真的是幸福的吗? 12月26日,以“全方位推进汾酒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汾酒全球经销商大会在山西太原举办。 会上,汾酒经销商喜笑颜开地晒了2022年亮丽的“成绩单”,并说自己是幸福的。 这到底是苦笑中的指鹿为马,还是“倒苦式”的无奈之举? 幸福吗?汾酒经销商说很“幸福” 酒厂要业绩,苦的都是经销商,割的也都是经销商。 这是当前厂商最真实的现状。 做吧,压不完的库存,还要配合厂家演戏,明明打掉牙齿和血吞,却还要违心地说自己是幸福的,不做吧,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就这样丢了,实在太可惜。 当然,也不知汾酒的经销商,是真幸福,还是真开心,反正从会上的气氛来看,汾酒貌似已回到了“老大”的位置,因为这些做汾酒的经销商,怎么看都像是卖汾酒就在“捡钱”似的,这势头绝对是超过茅台了的。 比如,泰山名饮、湖北人人大、山东新星酒业、河南喜洋洋、西安元丰、西安正道食品等18家知名大商,获得了金额高达百万的“中国酒魂奖”。 其中,“中国酒魂奖”得主、西安正道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麒幸福地表示,感谢汾酒带给公司快速发展的机遇,作为经销商,我坚信汾酒复兴,坚信三分天下有汾酒。 比如,有汾酒经销商幸福地表示,公司今年业绩同比增长300%,归功于汾酒的强势表现。 比如,山西某汾酒经销商幸福地表示,原计划今年完成2亿销售,结果截止目前完成了3.3亿元。河北某汾酒经销商幸福地表示,目前河北省中高端白酒消费,青花汾酒牢牢占据优势地位。 唉,看来,汾酒真的是实现了“复兴”! 在如此疫情反复,只要是个酒业人士都知道渠道哀鸿遍野的当下,汾酒冲上宇…

    2022-12-29
    21.7K
  • 张小泉换帅,400年老字号困局待解

    老字号企业重现辉煌,并不容易,全聚德、狗不理、广誉远等一众老字号,纵使十分努力,也没能走出增长乏力的怪圈。 资本市场后,体面地退居二线。对于接下帅印的张樟生来说,如何拯救式微的老字号? 提前换帅 时近年关,张小泉一则人事变动,再次让这家刀剪老字号映入大众视野。 12月23日午间,公司公告,张国标辞任董事长、董事等所有职务,且在离任后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与此同时,公司董事、副总兼董秘汪永建也决定辞职。 这并不是一次稀松平常的人事变动。从公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张、汪二人的任期一直到2024年5月才结束。 二人提前17个月同时离开,究竟何故?公司没有披露更多的信息,仅以“工作调整”一语带过。 截至公告披露日,张国标通过张小泉集团间接持有公司38.97%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汪永建通过杭州荣泉及配售集合上市公司约9.84%股权。 救业绩 做剪刀、卖剪刀,近400年来,张小泉一直从事最锋利的生意。不过,置身现代资本市场,公司的高光时刻被定格在了上市当天,股价涨幅4倍多,其后就走进下行通道。同时,公司业绩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张国标时代,刀剪生意怎么做得长久、如何重塑老字号的荣光,他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张樟生接过帅印,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这几年来,公司收入高速增长、净利润却原地踏步,张国标难以高枕无忧。 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84亿元增至7.60亿元,年增速从18.03%增至32.81%,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从65.04%降至1.96%。今年前3个季度,归母净利润连续负增长的趋势未能遏住。 刀剪产品本属于耐用消费品,更换周期长,决定了这样的生意不太性感。 在上市前的招股书中,公司就已认识到行业的特殊性,认为老字号必须进行二次创业。 在刀剪传统业务之外,公司在厨房、家居领域动了心思,推出了降糖电饭煲、超声波餐具清洗器等产品。 张小泉突然跨界厨具厨电和家居五金业务,…

    2022-12-27
    20.7K
  • 东星医疗成功上市,但估值泡沫还在

    医疗大健康赛道近年炙手可热,而与之唇齿相依的医疗器械行业,也深受资本热捧。上月底,江苏东星智慧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星医疗”)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即股价大涨,迎来开门红。 值得注意的是,东星医疗早年仅靠医疗器械代理销售起家,只是因为近年先后收购了苏州三丰原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威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江苏孜航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才由单一的经营销售型企业,完成了向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转变,也才得以IPO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以吻合器为代表的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拟公开发行数量不超过2504万股,拟募资6.13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证券。 尽管此时的东星医疗,基本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但是其创立之初,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销售型企业。据了解,东星医疗成立于1996年,以代理业务起家,发展至今已经超过15年。 而且,东星医疗最初的业务,也并非是吻合器赛道,而是先通过收购和合资布局医疗设备制造,然后才在2017年收购威克医疗,正式进入吻合器赛道,业务重心也逐渐转向了吻合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东星医疗的科技实力成色几何,就非常值得探讨了。 任何一家企业初期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更离不开其原始资本积累,东星医疗也不例外。据了解,早年东星医疗依靠代理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医疗器械产品,打开了市场,并成功掘到一桶金。而且,其代理覆盖的产品品类繁多,所以也在营收规模上不断突破。 据介绍,其代理的医疗器械品类主要是外科手术设备和低值耗材两类,代理品牌包括明基三丰、迈瑞、碧迪、百合等,涉及外科手术室、麻醉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耗材等。只是,由于只是代理经销,东星医疗一直算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门外汉”。 因此,东星医疗也不甘于只是做下游经销商,而是希望涉足研发与生产。2015年,也是东星医疗谋划研发与生产的元…

    2022-12-27
    16.5K
  • 吕建明被罚百万,“牙茅”通策医疗翻车

    不严谨,终究是要出事的。 “牙茅”通策医疗实控人、百亿富豪吕建明,却因非经营性占用证监会对通策医疗实控人、董事长吕建明,信披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终于尘埃落定。 12月24日,通策医疗披露公告,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决定,对吕建明处于100万元罚款。 他到底是犯了啥事呢? 2021年9月29日,通策医疗董事会通过了一项议案,拟以全资子公司通策妇幼全部股权,参与通策壹号基金的投资,该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吕建明。 通策妇幼是通策医疗旗下的妇幼医疗业务平台。2013年,上市公司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开始合作设立生殖中心,拓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通策妇幼旗下已有浙江存济妇女儿童医院有限公司、杭州波恩生殖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妇幼保健生殖医学医院有限公司等3家经营主体。 虽然辅助生殖业务市场前景广阔,但国家有关部门对其有严格准入机制,经营门槛相对较高。所以,存济妇儿等3家公司,对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的整体贡献有限。 为了聚焦口腔医疗服务业务,同时,培植辅助生殖业务,公司遂决定以参与基金的方式,将通策妇幼置出上市公司。 经评估,通策妇幼作价1.43亿元,获得通策壹号基金28.6536%出资比例。 但是,各方对该笔交易,设置了复杂的流程。先由上市公司以1.43亿元现金,拿到通策壹号基金28.6536%出资份额,而后,再由通策壹号基金以同样的金额,收购通策妇幼100%股权。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2021年10月19日,通策医疗向通策壹号基金支付了1.43亿元出资款,但同一天,通策壹号基金却将这笔钱转入了吕建明控制的其他主体。这些钱,经过多次转账后,最终被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直到12月30日,通策壹号基金才向上市公司支付了通策妇幼的股权收购款。 也就是说,从2021年10月19日至12月30日,上市公司的1.43亿元资金,被实控人吕建明非经营性占用,且未履行相关流程和信息披露义务,导致信披…

    2022-12-27
    14.9K
  • 荣获“年度创新力奖”,归创通桥-B(2190.HK)用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创新技术既是医疗器械公司的生存根本,也是发展动力。 随着政策对创新医疗器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医疗器械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当前已经有一批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近日,在格隆汇举办的第七届“全球投资嘉年华·2023”活动中,上市公司评选中荣获“年度创新力奖”。该奖项聚焦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多个维度,旨在表彰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优质企业,他们以持续创新紧跟市场步伐,在模式与路径上获得优秀成果。 自创立以来,归创通桥一直以来坚持以“创新驱动、平台赋能”为发展战略,此次能够获得该奖项,无疑是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肯定和认可。 资料来源:格隆汇 1、持续提升创新技术、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彰显创新实力 作为国内介入医疗器械领先企业,归创通桥已经自主构建多个创新技术平台及一体化研发流程,是国内少有的产品组合能够广泛覆盖神经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两大领域的公司,填补了国内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空白。 于技术平台方面,公司已建成领先的自主研发技术平台并持续创新。平台化的研发模式能够确保公司能够更快、更好地开发创新产品,快速响应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归创通桥构建的一体化整合的产品研发创新流程,涵盖产品从设计开发到临床试验乃至大规模生产的所有阶段,能够确保交付更高质量的优质产品。 于产品管线方面,覆盖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的丰富产品组合彰显创新能力。基于创新技术平台及一体化研发流程,归创通桥已经成为国产血管介入医疗器械行业拥有最全面产品组合的领先公司之一。截至目前,公司战略性的开发了共55款产品组合,其中19款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8款产品取得欧盟CE认证,多款产品实现国产替代,抢占市场先机。 另外,归创通桥还在不断提升生产工艺及技术的创新实力,夯实创新产品的量产和转化工作。 11月,归创通桥旗下神经介入事业部通桥医疗创新基地项目在珠海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2022-12-26
    19.1K
  • 大股东缺钱的病,贵州百灵无药可医

    苗药治百病,上市公司股权,不断变相融资额5.39亿元;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为2.83亿股,占持股数的82.17%,对应融资额为7.30亿元(均为12月拍卖前数据)。 公司表示,姜伟及一致行动人资信良好,上市公司体外产业运营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不存在平仓或强制平仓的风险。可没过多久,二人所持部分股权就被司法拍卖,狠狠打了一记耳光。 前些年,在公司股价高位之时,姜伟家族大比例质押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当股价下行之时,危机袭来。 最近几年,姜伟家族持续通过协议转让等变相减持方式,以偿还

    2022-12-23
    15.3K
  • 荣盛发展大动作!“河北王”2022年利润大溃败

    “河北王”荣盛最近动作有点多。 先是12月20日,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要素变更的公告,简单说就是票据展期成功。 公告称,本期债券简称“20荣盛地产MTN003”,发行金额13.8亿元,发行期限2+1年,票面利率7.2%。 本期中期票据已于12月9日在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要素变更,变更后“20荣盛地产MTN003”第一期本金兑付日再由2023年12月10日变更为2024年12月10日,当期兑付的本金比例100%。“20荣盛地产MTN003”原定于12月10日支付的利息也一样展期2年,展期期间不付息,且展期的利息不另计利息。 接着12月21日晚,年报发布之后,“河北王”便收到了深交所的“特别关注”。 彼时的问询函开篇,深交所便质疑了荣盛发展房地产业务交易所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及整改情况的公告;以及一份该司2023年度担保计划的公告。 第一份公告显示,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耿建明、副总裁景中华、监事会主席刘山因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出具警示函,这其中就涉及到2021年该司的部分财务数据。 第二份公告则昭示了荣盛发展的部分担保风险。截至该公告披露日,荣盛发展实际担保总额为438.87亿元,占该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0.15%。 其中,该司及控股子公司对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公司担保金额超过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提请

    2022-12-22
    21.1K
  • 80后创业,3年半分红4亿!绿联科技冲上市

    国内最大的电子市场深圳华强北即将又走出一家毛利率呈逐年缓慢下滑趋势。 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绿联科技营收分别为20.45亿、27.38亿元、34.46亿元和18.03亿元,其中,2020—2021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3.85%和25.88%。 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3.05亿元和1.3亿元。其中,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约26%,净利润反倒下滑了近4%。 同期,绿联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74%、38.10%、37.21%和37.15%,逐年微降。 02 绿联科技十分注重销售,总体形成了线上销售为主和“境内+境外”的销售格局。 其中,主营业务线上销售占比约8成,但近年来占比逐年微降;线下销售占比则有所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分别为82.41%、82.35%、78.14%和77.04%。 尤其是境外市场,主要依靠线上渠道销售。截至2022年上半年,绿联科技境外市场主营业务线上销售达7亿元,占比84%;线下销售1.3亿元,占比16%。 而从境内+境外市场销售来看,两者占比则较为均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境内收入占比分别为56.51%、52.62%、53.91%和53.33%。 产品方面,绿联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依靠3大类产品:今年上半年,其传输类产品占比最高,约34%;音视频类产品占比23%;充电类产品占比24%。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2019—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绿联科技现金分红分别达5千万、1.7亿元、1.2亿元和5974.56万,累积分红约4亿元。 而此次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共约15亿元,其中4.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03 绿联科技此次冲击上市,面临不少质疑。 此次,除了招股书,绿联还更新了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会计师关于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 其中,就专…

    2022-12-22
    17.8K
  • 刷单换股权,拆穿IPO企业里的利益魔盒

    18岁从老家浙江来到重庆大学读书的郭毅军,从此便一头扎在了“医疗器械”这个行业里。 学业生涯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职业生涯从教师到市场销售经理再到自己创业当老板,郭毅军在这个行业的耕耘终于要开花结果了,即将收获一个科创板首发上会。拟发行不超过0.13亿股、募集6.61亿元,用于“手术动力系统产业化”、“研发中心”、“信息化”、“营销服务网络升级”等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这家从事手术动力装置的医疗器械企业,自今年6月份冲刺私募基金,分别持股4.01%、3.48%、3.09%。除这三家外,另有11家私募基金股东。 郭毅军属于专家型领导,1965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作为行业专家,郭毅军参与组织起草了《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等多个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于201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获得2019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1999年12月,郭毅军、李代红共同出资发起设立西山有限,注册资本为200万元。 2015年底,西山科技曾在融资。 首次增资在2020年10月,西山科技员工持股平台幸福者企业管理中心认缴出资。以6元/股的价格共计64.10万元进行增资。两个月后,外来投资方(4家企业和4名自然人)共增资395.18万元,成本25.3元/股,这个价格是按照公司投前整体估值8亿元计算确定。 第三次增资是债转股,2019年,上海景桢向西山科技借款900万元,并约定至2021年底前,上海景桢有权将所持有债权按西山科技不高于6.7亿元的投前估值转换为股权,2021年3月,上海景桢将该债权按照18.84元/股的转股价格转换为股权,上海景桢持股3.09%。 监管层还对此次债转股提出质疑,要求西山科技说明债转股事项是否具有真实交易背景,是否涉及对赌,出借款项是否实际支付、资金来源及具体用途,约定及实际转股价格的确定依据。 20…

    2022-12-21 资本
    8.0K
  • 女儿随妈姓,华一股份IPO折射骨肉情

    近几年新新能源产业链概念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一股份)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其营收同比骤增339%,净利润同比骤增达1265%。 带着如此“华丽”的业绩,华一股份也开始“觊觎”IPO上市。拟募资8亿元,募投项目是年产11.65万吨的新能源毛利率却逐年上涨,踩中了高毛利和低研发相悖的逻辑陷阱。 除此之外,监管层还就实控人认定、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毛利率暴增等问题展开问询。 无业游民秒变“二把手” 股权结构方面,王振一、顾红霞夫妇为华一股份实控人。王振一持股46.33%,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顾红霞持股4.83%,二人共同持股51.16%。 顾琛、王小龙和王振宇为实控人王振一、顾红霞夫妇的一致行动人,其中,顾琛为实控人之女,王振宇为王振一的弟弟,王小龙为顾红霞的表妹夫。三者分别持股4.25%、1.54%和1.54%的股份。因此,实控人拥有58.50%的表决权。 乐居财经《穿透投资者的身份通过增资成为公司股东。 本次增资金额17778.60万元,新增股本510.00万股,增资成本为34.86元/股。 然而,仅仅过去8天,上述全部主体又签署了《解除协议》,约定《投资协议》项下的特殊权利条款已于2021年12月30日彻底解除,为IPO铺路。 二股东疑同业竞争遭问询 招股书显示,华一股份第二大股东奥克股份(代码)于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是一家专注于环氧乙烯衍生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经营。已形成建筑化学品、新能源材料、医疗健康、日用化学品四大业务板。在第一轮问询中,监管层就华一股份与奥克股份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提出质疑。 2020年11月,奥克股份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成为华一股份股东,持股35%。华一股份股改后,奥克股份向发行人董事会推荐1名董事、1名监事(任监事会主席)。 同年,奥克股份新能源材料业务达到批量生产阶段,涉及产品碳酸乙…

    2022-12-20
    9.1K
  • 蚂蚁集团坐镇!友宝在线“流血”再战上市

    招股书失效不到1个月,“无人零售商”友宝在线开启了二次冲刺的步伐。 2022年12月16日,港交所网站披露了友宝在线最新提交的招股书。坐拥豪华股东、年收入不菲,但亏损却日益严重。友宝在线的故事会好讲吗? 01 友宝在线的故事要从2011年开始讲起。彼时,无人售货、互联网创业生涯里的“首秀”,做的主要业务是短信和彩铃下载。后来这家公司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新浪。 此后王滨也进入新浪,任职高级副总裁。 除了创业,王滨也搞投资,2006年开始担任云锋基金合伙人,还参与了线上儿童娱乐社区淘米网的天使投资,后者于2011年登陆纽交所。 2011年,王滨联合银泰投资董事长沈国军、携程创始人季琦,几个人拿出了1亿元原始资金,友宝正式面世。2012年,友宝在线公司成立。 创始人资源丰厚,友宝自然是不缺钱的,投资机构也很豪华,包括建银国际、蚂蚁集团、春华资本、江诣创投、中金资本等都在其中。其中,蚂蚁集团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进行战略投资,总计28亿元。 本次上市前,蚂蚁集团为该公司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友宝16.68%的股份。此外,春华资本持股5.56%,中金公司持股3.96%;王滨持股17.90%,执行董事兼总裁陈昆嵘持股4.09%,二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1.99%。 02 友宝核心业务是点位,由69964个自动售货机友宝点位及17602个附属点位组成。覆盖国内288个城市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80.5%集中于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2022三季末,友宝的点位数量比2021年末有所下降,从彼时的102739降低到87565,下降幅度不小。 覆盖场景方面,学校和工厂占据了半壁江山,2022年9月末分别占比27.5%、26.8%,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点位占比次之,分别为18.4%、15.1%,最低的是餐厅,点位占比仅为3.0%。 看到这里蜜友们应该大概明白了,…

    2022-12-20
    25.5K
  • 冷酸灵“不灵”了,登康口腔拟砸3.7亿营销

    “冷热酸甜,想吃就吃” 这句冷酸灵的宣传语,想当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说了上句,就能对下句。 而其背后的公司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登康口腔 “)关注度则少了很多。前段时间,登康口腔发布招股书准备冲刺 A 股,带着 ” 冷酸灵 ” 一起掀起了一波讨论。 从其披露的业绩来看,最近 3 年,登康口腔营收同比增速在 10% 左右,10 亿的营收规模,辅以高额的政府补助,其净利润仅在亿元上下徘徊。 被重庆市国资委实际控股超 80% 的登康口腔,有着部分国企够 ” 稳 ” 的特征。自 2001 年成立以来,直至 2020 年,才引入新的电商三种模式并重的销售渠道体系。但据其招股书透露,报告期内,其产品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收入分别为 8.16 亿元、8.82 亿元、9.3 亿元和 4.74 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6.63%、85.88%、81.61% 和 77.70%。 一边是砸重金营销,另一边是研发费率下行。2022 上半年,登康口腔研发费率为 2.84%,不足销售费率的零头,是近三年半来的最低值。

    2022-12-19 消费
    10.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