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电子墨水屏应用场景丰富B/C端双轮驱动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电子水墨屏具有护眼、节能、可弯折等特性,主要依靠反射外界环境光实现画面显示,目前以微胶囊、微杯等电泳式显示技术为主。电子墨水屏有望在商用及消费领域同步推进,1)商用:预计电子水墨屏产品,如电子价签等有望在零售领域有望快速放量,办公、制造、医疗、金融等多领域均有潜在应用空间;2)消费:看好电子阅读器有望诞生国内本土品牌,并在平板、显示屏及可穿戴等多终端渗透。

    2022-11-23
    5.1K
  • 荣灿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本轮融资将助力荣灿生物加速产品研发和团队建设,推进领跑管线进入临床研究。

    2022-11-21
    6.4K
  • 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欺诈发行,拟被罚1.51亿!或被强制退市

    泽达易盛(688555)成立于2013年,2020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

    2022-11-21
    15.5K
  • 天元智能IPO:负债高企、毛利率下滑 受托加工业务存瑕疵

    11月4日,在股转系统挂牌的江苏天元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天元智能”)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欲冲刺沪市主板。 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天元智能本次拟募资5.49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成套装备建设项目、高端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成套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新建研发测试中心项目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剩余1.40亿元用于补充现金流。 由于公司所属中高端赛道市场集中度高,随着三一筑工等大型企业先后加入,行业内竞争加剧。但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天元智能优势并不突出。长久以来,公司一直背负着资金压力,负债常年居于高位,一度突破资产总额的80%。尽管营收、利润过得去,但由于上市公司。2019年至2021年,三家可比公司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营收均值为12.58亿元、16.23亿元、21.83亿元。同期天元智能该业务收入分别为4.98亿元、5.29亿元、8.11亿元。虽然并未披露2022年上半年均值,但从已有数据来看,天元智能4.20亿元的营收离可比公司均值还有相当的差距。 很显然,科达制造拉高了整体均值水平。天元智能一向把科达制造视为直接竞争对手,并在招股书中将自己与科达制造放在了行业第一梯队。可两者业绩相去甚远,天元智能真的能和科达制造“平起平坐”?是天元智能低估了行业水准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行业地位? 毛利率方面,天元智能同样不具备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6.32%、17.97%、14.97%和13.61%。其中,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波动较为明显,分别为12.80%、15.91%、13.51%、12.81%。报告期内仅2020年略有增幅,此后便一路下滑至2019年水平。机械装备配套产品的毛利率同样也不容乐观,报告期内从25.17%直线下降至17.79%。 从销售模式来解析,公司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业务以直销模式为主,每年占比均超过85%,但毛利率较低且不稳定,报告期内一路从1…

    2022-11-18 科技
    12.3K
  • 以岭药业:靠一个单品热卖股价暴涨1倍多,未来路在哪里?

    近期的连花清瘟胶囊背后的母公司——电商类的销售渠道已经有了明显的涨价,在平时的基础上涨价40%,且部分地区已经没有财报,连花清瘟胶囊贡献了整个公司40.60亿元的业绩,占总公司营收的40.15%;再联系到今年上半年因为销量大增而获得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8.76%的数据,不仅让人有了新的疑问:是市场需要连花清瘟胶囊这么一款“神药”来用于防疫,还是背后有资本在炒作,拯救2022年下滑明显的销量? 前车之鉴的片仔癀“封神”后股价和业绩双双暴涨,不排除有人想让连花清瘟胶囊借新冠的机会登上神坛,但此时说连花清瘟胶囊是“神药”,恐怕为时尚早。 02、以岭药业业绩需要连花清瘟胶囊来拯救? 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在以岭药业的收入结构中,抗感冒类产品占营收比重45.87%,比去年的40.15%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以及连花清肺片的利率却达到了68.05%,可见其在以岭药业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今年初连花清瘟胶囊正是和新冠攀上了关系,销量节节攀升,为以岭药业带来持续上涨的销量,也拉动了股价的直线飙升。即便在9月份医药股整体回落的形势下,以岭药业股价依然不断上涨,到11月15日,累计涨幅达100.53%,堪称医药股中不折不扣的黑马。被新冠列入防疫的药品单,股价拉升,以岭药业随之寻求连花清瘟胶囊走出国门,开始在海外市场布局,以求打开新的销量格局。 今年第三季度,以岭药业仅3个季度就超过了去年一年的净利润,可见靠连花清瘟胶囊来拯救业绩,是以岭药业的最好途径。只是让广大股民和

    2022-11-17
    5.3K
  • 立讯精密:越是业绩暴涨,股价越跌

    最近的苹果秋季新款iPhone 14隆重上市,苹果新品背后的各种消息也日嚣尘上,包括其中的富士康大批人员返乡、果链中重要一环的歌尔股份订单被砍濒临破产,而作为仅次于富士康的另一个为苹果代工的供应商——立讯精密,同样也成了近期的焦点。 先是歌尔股份股价暴跌超过70%,市值一夜间蒸发60亿,然后直接跌停,随着为苹果供货的订单取消,不仅营收损失33亿,企业陷入混乱,2—4万人的大批裁员潮也接踵而来。更为戏剧的一幕则是苹果左手取消了与歌尔股份的订单,右手就把订单给了合作多年的立讯精密,而突然接手的后者因为准备不及,不得不采取直接到歌尔股份接人的措施,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歌尔跌到,立讯吃饱”的商场角逐戏。 按常规分析,被市场突然推向浪口风尖的立讯精密原本应该迎来一波股价涨潮,偏偏出人意料,股价反而下跌5.14%,让人非常费解。要知道即使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但这家一直靠模仿富士康、代工苹果等国际企业的“代工二当家”,在第三季度的业绩很是亮眼,多年的发展势头也很迅猛,大有对富士康取而代之的趋势,缘何因为接手了歌尔股份的订单,反而股价下跌呢? 抛开苹果供应链和苹果之间的貌合神离、各自“心怀鬼胎”不说,让广大股民和毛利率下降3.37%,净利率同期下降1.39%,受电子科技大环境影响,利润也在缩减。 谜底之二:何以业绩突出,股价不涨反跌? 在立讯精密长达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前期一直靠依附和模仿富士康,采取的如今的成就,其主要客户的苹果公司更是占据了总营收74.09%的比例,对苹果的依赖可见一斑,股价走势和发展方向也深受苹果左右。然而,苹果对于供应链上的合作公司并不是那么“放心”,相反,在前两年富士康提出涨价的诉求后,未雨绸缪的苹果开始在供应链上分化和孤立主要的供应商,一边是打压和缩减主要的供应成本支出;一边则是快速扶持新的合作对象,通过订单的分拆来减少对供应商…

    2022-11-16
    6.2K
  • “向阳而生”急性髓系白血病公益关爱项目正式启动

    11月14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国在2020年约有8万名白血病新发患者,其中70%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瑞兰表示,”希望通过‘向阳而生’公益关爱项目,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更多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白血病患者和家庭提供帮助,切实帮助患者减轻疾病负担,让更多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受益。” 作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此次项目的公益支持方,基石药业大中华区总经理兼商业部负责人周游博士表示,“目前,针对高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防治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基石药业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我们希望借助此项目,为减轻急性髓系白血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贡献微薄之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基石药业未来将继续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探索更多提升药物可及性和可支付性的方式,期待能够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庭,让爱可及。” 作为一家专注于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疗法及精准治疗药物的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基石药业大力支持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并积极肩负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自成立以来,基石药业已经支持和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包括在“泽普而康-患者救助项目”中无偿捐赠援助药物AIl/id/1209.html 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药物,以满足中国和全球癌症患者的殷切医疗需求。成立于2015年底,基石药业已集结了一支在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以及商业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世界级管理团队。公司以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条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丰富产品管线。目前,基石药业已经获得了四款创新药的九个新药上市申请的批准。多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基石药业的愿景是成为享誉全球的生物制药公司,引领攻克…

    2022-11-16
    7.0K
  • 存货超营收、对手系供应商 博隆技术“二进宫”实控人难关不易过

    作为国内气力输送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上海博隆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隆技术”)近期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继今年初上会失利后,此次已是博隆技术二度向沪市主板发起冲击。 不过,《减持能源等大型民营石化企业。 《眼镜财经》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分别为2.92亿、4.30亿、5.90亿、2.98亿,占营收比分别为 79.58%、91.35%、60.30%和97.76%。基于客户集中度高、大客户大订单集中的特点,2022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陡升37%,大客户依赖进一步加剧。招股书披露,若未来石化、化工行业主要企业与公司合作意愿下降,或主要客户自身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后续回款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翻阅招股书,《眼镜财经》发现,2019年度出现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的科倍隆集团近年来一直是博隆技术前两大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9.15%、58.60%、43.33%和34.85%,其中向科倍隆集团采购额占比为11.57%、16.89%、12.98%、11.04%,2020年度其采购占比一度跃居首位。 德国科倍隆集团成立于1879年,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专业生产物料处理系统、旋转给料机等阀门部件和混炼挤出机。在华独资子公司科倍隆机械设备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业务范围包括旋转阀、换向阀的供应,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及总包合同执行。 博隆技术表示,在石化、化工合成树脂和聚烯烃领域,公司所处生产流程的粉粒体输送环节,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科倍隆集团与泽普林集团,同时包括以上海金申德粉体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少数国内从事气力输送的企业。由于科倍隆集团经营业务范围涵盖了旋转阀、换向阀等关键部件,博隆技术在视其为竞争对手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屈服于关键技术不足带来的被动局面。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博…

    2022-11-15
    21.6K
  • A面营利双升B面单季度净利持续下滑,毛利率薄弱叠加债务危机 东方日“升”还能撑多久?

    随着沪深A股116家东方日升在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利润回升后,第三季度同比几近腰斩,不免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日升”)背后的隐忧远不止于此。企业负债已连续四个报告期内同比环比上升,资金缺乏难以维系企业扩张;由于硅料价格长期居于高位,公司又尚未形成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难以向下游传导上游成本压力,导致产品上市公司纷纷涌入光伏赛道,在行业竞争空前的当下,东方日升上升通道受阻。事实上,公司2020及2021年已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60.63亿元,同比上涨11.52%;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下滑83.02%。2021年实现营收188.31亿元,同比上涨17.23%;归母净利润-4231.87万元,同比下滑125.59%。连续两个年度归母净利润断崖式下跌,让这家光伏老牌企业承受了不小业绩压力。 利润端的乏力主要源自核心业务增速不稳定。2020及2021年,公司核心业务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营收分别为117.78亿元、13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73.33%、70.15%,同比增速分别为2.50%、12.16%。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又同比大涨94.32%,直接拉动了总营收规模。 光伏行业热度不减,相较于东方日升的颓势,部分头部企业利润走势持续高涨。2022年第三单季度,隆基绿能实现营收366.18亿元,同比上涨73.48%;归母净利润44.95亿元,同比上涨75.40%。天合光能实现营收224.68亿元,同比上涨102.83%;归母净利润11.33亿元,同比上涨151.43%。 毛利率薄弱 拖累盈利能力 东方日升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同时围绕年报中表示,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内蒙古,相关多晶硅产能处于满产状态。 债务风险加剧 陷现金流危机 众所周知,光伏产业的中上游制造领域和下游电站投资建设领域,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领域。而前期投入多、回本周期…

    2022-11-14 资本
    21.5K
  • 艾森股份“科创成色”:核心技术收入依靠外协 毛利率低于竞争对手

    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不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合计为1661亿块,同比下滑6.3%,为2009年以来同比增速首次转负。 在相对的市场低潮下,一些半导体企业更需寻求资本加持,因此推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但《IPO道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可自主生产比例低 外购占比逐年上升 资料显示,艾森股份主营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两大产品板块。公司拟募资约7.11亿元,其中2.11亿元将投入年产1.2万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4.50亿元用于集成电路材料测试中心项目,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艾森股份表示,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封装及电子元件领域,而先进封装领域收入主要来源于光刻胶配套产品。今年一季度,二者营收占比分别为64.41%、17.73%,相差悬殊。以目前营收结构来说,艾森股份主要收入来自于传统封装领域。 进一步深究发现,艾森股份外协与外购产品贡献了超六成营收。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期),公司外协、外购产品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8.32%、59.49%,58.52%,61.75%,自主生产产品仅占41.68%、40.52%、41.48%、38.25%,自产比重整体不断波动下降。 光刻胶产品近两年营收占比不断上升,但作为技术壁垒最高的电子化学品之一,其业绩支撑几乎全靠外购。报告期内,公司光刻胶销售收入中外购占比分别为99.91%、99.45%、97.30%、87.98%,自产比重分别为0.09%、0.55%、2.70%、12.02%。虽然自产产品收入比重不断攀升,但在光刻胶产品整体营收面前,仍显得微不足道。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技术进步、需求升级,半导体封装行业正逐渐从传统封装测试技术向先进封装测试技术过渡。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收比重也是科创板上市考量的因素之一,但艾森股份却表现…

    2022-11-08
    33.5K
  • 突发火灾事故!安全与环保问题频发,金禾实业增长背后有大隐患?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均是化工企业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作为安徽滁州的一家大型化工原料与食品添加剂企业,安徽投资者在今年8月份关于前述事件的留言,才将调查结果予以公开。 多次卷入环保风波 扩张背后隐患显现 天府财经网关注到,这也不是金禾实业第一次卷入环保风波。 根据新闻报道梳理,近12年间,金禾实业已发生5起环保事故,包括三氧化硫泄漏、车间高位计量槽爆炸、私自改变废气处置措施,强酸性排放不达标、环保设施日常记录表造假等。 比较近的一次,公司曾在2016年卷入环保风波。当年8月27日,公司公告了被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督办一事。 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当时发布的文件显示:“2016年7月8日,安徽省厅现场检查发现,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省环保厅决定对该起环境违法案件实施挂牌督办。” 具体问题包括,氨醇项目未报批环评文件、防治废气污染措施发生变动,未办理相关环保手续、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环保设施检查记录表弄虚作假。对此,金禾实业发布公告,披露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责任人。 近年受益于“0卡”风潮,金禾实业进入了业绩增长通道。10月18日,金禾实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8亿元,同比增长37.54%;净利润13.33亿元,同比增长86.79%。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金禾实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张。2021

    2022-11-07
    191.2K
  • 东方日升“增长怪圈”:今年毛利率逐季下滑 负债高企财务风险加大

    伴随今年东方日升(300118.SZ)也喘过气来,三季报取得营收、净利双增长,明显好于去年。 但《毛利率持续下滑,明显落后于同行业,资产负债率创了近十年新高,面临的资金压力攀升。而一旦行业大幅扩产的红利消退,东方日升的问题将会带来更剧烈的负面影响。 另外公司财报中提到,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是本期光伏组件产品销售量增加,同时多晶硅料贡献一定的利润所致。 但如果将时间拉长,《上市公司普遍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而东方日升却增收降利。 另外,尽管东方日升进入行业较早,但对比晶科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光伏组件企业的经营数据,东方日升还是处于弱势地位。 对比竞争对手,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净利润预计为106亿元至112亿元,同比增长40%至48%;晶科能源净利润盈利预计为16.5亿元至17亿元,同比增长128.77%至135.7%;天合光能净利润预计为20.3亿元至24.9亿元,同比增长75.85%至114.92%。东方日升与行业巨头业绩仍有差距。 02 毛利率不及同行 《碳中和日报》关注到,毛利率方面,东方日升表现极为不稳定,2013-2016年,东方日升的毛利率基本在20%以上,之后陆续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东方日升的毛利率下降至11.57%,观察公司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13.5%、11.53%、10.35%,呈现逐季下滑的趋势。 另外,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也降至3.59%,上半年该数值为4.03%。 东方日升对媒体回应称,近两年,硅料连续涨价侵蚀了下游利润,公司缺少硅片生产环节,对上游控制较弱,是造成毛利不及同行的原因。 实际上,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下,光伏的上游盈利能力要明显高于中下游,长江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2年除硅料外,下游环节盈利基本处于历史中低位区间。 三季报显示,东方日升的存货56.69亿,占营收的26.97%,存货与上年度期末相比增长87.05%…

    2022-11-02 资本
    33.1K
  • 金禾实业环境污染案结果出炉,大手笔投资又遇质疑

    备受关注的投资者在今年8月份关于前述事件的留言。 回复显示,滁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公司处以74.76万元罚款,而公司服从处罚决定,已按照要求缴纳罚款。 污染案告一段落,但投资者关心的项目资金问题依然难解。据了解,金禾实业官宣了近百亿大手笔投资,虽令投资者振奋,但是相比较公司现有规模资金问题仍难解。 事发5个月结果出炉,认罚近75万 金禾实业此前因环境污染问题被查处,距离媒体曝光已经过去两个月,调查结果缓缓而来。 8月1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提到,安徽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查处了一起蓄意逃避环境监测、偷排废气的违法案件,事涉金禾实业。调查显示,金禾实业不仅在生产中关闭废气处理设施,偷排废气,还人为关闭了环保部门的远程监测设施。 据报道,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向媒体介绍了案件侦查的过程。最初执法人员通过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和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决定终止执行《金禾实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书》,金禾实业定远二期投资项目和政策安排以本次签订的《金禾实业定远县二期项目投资协议书》为准。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在本次披露的投资协议书中,金禾实业并未对外详细披露所涉及到的具体产品或者项目。 事实上,从金禾实业的财务状况来看,据三季报,公司账面现金及交易性金

    2022-10-27
    9.5K
  • 汤臣倍健前三季度营收61.6亿元,科研成果表现亮眼

    10月25日晚间,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2亿元。 保持领先优势,积极拓展多个品类发展空间 报告期内,益生菌赛道表现亮眼:“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53.33%;境外业务LSG营业收入1.24亿抗衰老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科研成果亮眼,先后在自主益生菌菌株开发、轻络素新机理研究等领域发表权威文章,受到业界关注。8月,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权威机构、Life-Space全球微生态研究中心,公布历时7年时间开发的优质菌株——副干酪乳杆菌LPB27。该菌株获双项国家发明专利,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被多家知名期刊杂志刊登报道。目前该专利菌株已应用落地,成为Life-Space“600亿益生菌”新品中主打的菌株原料。9月,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轻络素最新研究成果在权威科学杂志《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该研究揭示了轻络素改善血流健康活性新机理,标志着汤臣倍健在新功能创新研发迈上新台阶。 未来,汤臣倍健将持续推出更多重功能新产品,研发新原料、布局新技术,助力营养健康产业发展。随着“科学营养”战略的推进,汤臣倍健正稳步向强科技型企业迈进。

    2022-10-25
    9.8K
  • 康鹏科技的IPO拦路虎:安全、环保风险叠加 内控管理或存缺陷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事故就像IPO前康鹏科技的财务内控又出意外,康鹏科技能否保证各主体之间的独立性?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特性,安全管理与污染防治一直是需关注的重点事项。然而,正在IPO阶段的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鹏科技”),却在安全、环保以及内控方面屡屡出现问题。 这已经是康鹏科技第二次闯关IPO,前次IPO时,上交所就对康鹏科技生产技术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由安全事故造成的公司业务停滞及业绩下滑情况,以及历史上关联公司重大环保违法案件发出问询,公司过会阶段被否。 本次再战IPO,康鹏科技调整募投项目,集中在信托产品“踩雷”的情形。 事故频发,会否影响业绩? 招股书显示,康鹏科技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不巧的是,事故就像康鹏科技头上的魔咒。 据了解,2020年2月24日,子公司衢州康鹏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衢州康鹏”)精馏辅助五车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一名操作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 之后,衢州市应急管理局就“224”事故分别向衢州康鹏、衢州康鹏法定代表人彭勇以及当班主操祝超出具《行政处罚告知书》,对衢州康鹏处以2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衢州康鹏法定代表人彭勇处以7.26万元(2019年年收入的30%)罚款的行政处罚,对当班主操祝超处以警告,并处于0.6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年4月22日,衢州康鹏再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当天处于试生产运行中的衢州康鹏1500吨LiFSI生产线后端的一台处理釜在中和处置精馏后高沸物时发生冲料事故。 安全事故甚至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康鹏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7亿元、6.29亿元、10.05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0.9亿元、1.34亿元。可以看到,公司在2020年经营业绩大幅…

    2022-10-13
    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