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创新药企将率先盈利上岸?
未盈利Biotech估值是混沌的,不能精确锚定,但其成长过程却是全透明的,始终置于最严格的数据考核中,先前基石药业公布舒格利单抗是同类最佳PD-L1。 2021年,普拉替尼、阿伐替尼在不足8个月内实现销售额1.628亿元,符合预期,新药上市放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基石药业的商业策略,开始是全力冲刺进攻,这将带来现金的快速消耗,2021年研发开支13亿元,亏损19亿元,现在具备稳定造血能力后,将转为攻守平衡。 截至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16亿元,可支撑2年周转。因为有多种造血输血来源,包括持续放量的产品收入、里程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商务拓展交易,同时研发开支将减少。 如有需要基石药业可能采用非稀释性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2021年上半年为19%,全年为24%,连创历史新高。2022年一季度,恒瑞医药研发费用+开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为31%,石药集团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中国生物制药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 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增速,2020年为40%,2021年降为15%。信达生物研发投入增速,2020年为43%,2021年降为34%。再鼎医药2022年一季度研发开支同比下降74%,主要由于没有新的授权引进预付款。君实生物研发投入增速,2021年一季度为107%,2022年一季度降为13%。基石药业在未来两年内,随着一些大型适应症注册试验的完成,以及成本较低的管线2.0资产早期开发项目的启动,研发费用预计将显著降低。 Biotech在产品上市初期,往往出现销售费用大于收入的现象,被嘲笑为烧钱无度。但这是必由之路,自建全新的销售团队和渠道,需进行大额投入,打好基础设施后,随着企业把分母做大,销售费用率将持续下降。 在商业化团队扩容的同时,今年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SG&A),百济神州为2.946亿美元,环比下降4%,再鼎医药为5700万美元,…
-
基石药业口头报告公布择捷美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新研究数据
6月4日,港股创新药企择捷美®(
-
新希望:绿色打底数字化驱动,打造可持续发展强引擎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良性持续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奔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则为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出了“良方”。于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对方建立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民农云仓”,在传统粮仓基础上增加物联网技术对粮仓实施实时监控,为新希望粮仓中一百五十万吨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提供智能监管及资产数字化服务。对粮食温度、湿度、气体浓度、虫害、水分等参数进行采集,有效防控储粮过程中因蛀蚀、发热、霉变引起的损耗问题。 不仅仅是业务方面,在组织架构上,公司也在持续数字化转型。2021年10月,新希望正式启用了飞书应用,作为组织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今年3月份,新希望又启动了数字化转型的“灯塔项目”。 数字化转型之外,在智慧养殖方面,新希望近年来持续致力于实现无人或少人化的猪场管理,以智能化和数字化助力生产的现代化养殖模式。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队伍,开发了“慧养猪”、“秀杰和普”等系列养殖和育种软件。 据了解,“秀杰”是新希望为攻克种猪国产化问题而开发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和生产综合管理软件,相比传统育种软件,该软件实现6生长性状+6繁殖性状的育种值运算,增加了多个重要的经济性状;可实现均衡性育种,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环境和表型数据,进而实现全群范围的育种值联合计算。 刘畅表示,公司的种种举措,都是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数一体、三全四化”的目标,即业务与数据一体,“三全四化”则是指:关键设备智能化、全业务场景数据化、全数据在线功能化、全过程管理主动化。 绿色打底节能减排,积极抗疫勇担社会责任 双碳背景下,新希望积极推进环境治理、节能环保行动。在新建项目上充分考虑碳减排的工艺设计,在已有的项目中进行技改升级实现减碳目标。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公司根据猪场养殖规模配备相应比例土地,将生猪养殖与农业种植相结合,在实现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的同时,逐步导入种植…
-
探索生物制药产业闭环之路 基石药业公布2021年度业绩
5月31日,资本市场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21年以来,公司取得了四款创新药在两岸三地的新药上市申请批准,包括三款同类首创的精准治疗药物以及一款潜在同类最优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7项NDA。另有多项注册性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中,这充分展现了公司高效的研发和突出的商业化能力。” 内修功力一年获批4款产品 加码研发推动管线2.0向前 产品研发是创新药企业的立身之本。在过去一年里,基石药业向外界展示了其研发实力的“基石速度”,2021年以来,基石药业4款针对不同治疗领域的新药陆续获批,包括三款同类首创的精准治疗药物泰吉华®(阿伐替尼片)和择捷美®(恒瑞医药达成战略合作,授予恒瑞医药在大中华地区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抗CTLA-4单抗的独占权,总金额高达2亿美元。 此外,基石药业进一步深化了与辉瑞的合作,将在大中华区联合开发辉瑞的后期肿瘤资产洛拉替尼用于二线治疗ROS1阳性NSCLC。 在海外,基石药业和EQRx共同与美国、英国及欧盟等全球主要市场的代理商就择捷美®治疗NSCLC及ENKTL适应症的注册进行洽谈;通过与EQRx协力合作,基石药业在美国及主要欧盟市场扩大诺法利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国际III期研究。 除了通过外部合作加快商业化步伐,基石药业也通过外部合作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2021年11月,基石药业与新加坡多特生物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多功能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 除了合作伙伴加持,基石药业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商业化道路。 以优势精准药物市场为例,基石药业通过广泛的医生教育、在诊断及治疗标准化方面与行业协会展开合作以及与诊断公司合作,形成了针对目标疾病的精准药物治疗模式,将市场覆盖从去年年中的400家医院扩张至2021年下半年的约600家,占精准药物相关市场的70-80%,旗下药物被列入了逾10个国家指南。普吉华®(普拉替尼)在中国大陆上市后一个…
-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过去的2021年,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自营投资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券商业绩主要增长引擎。数据显示,2021年日均IPO规模创历史新高,资管主动管理转型成效凸显。截至2021年末,券商股权承销规模达1.82万亿元,其中,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88万亿元,同比增加3.53%,尤其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规模大幅增长112.52%达到3.28万亿元。 得益于中信证券万亿资产“一骑绝尘” 2021年1月14日,首家来自新加坡的外资券商星展证券进驻黄浦江畔。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股东为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集团和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黄埔投资控股集团等国有企业。在120家证券公司中,包括星展证券在内的合资券商共有12家,分别为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2家合资企业无不坐落于北京、上海、深圳。 注:根据中证协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0.59万亿元。因其将20家资管子公司视为独立的证券公司,故共有140家券商。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吸引券商机构驻扎的重要因素。经济实力强的城市不仅吸引外资企业,对于本土企业亦是如此。据天眼查数据显示,120家证券公司中,总部位于广东的数量最多,达22家。上海、北京紧随其后,分别有20家和18家券商。经计算,位于北上广三地的券商共计60家,占券商总数的比例达50%。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资产总额“一骑绝尘”,达1.28万亿元,是唯一一家资产超万亿的券商机构。华泰证券总资产为8066.51亿元,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总资产均超7000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金公司、申万宏源总资产分别为6497.95亿元、6010.11亿元。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和广发证券均是5000亿级,而中信建投稍逊一筹,其资产总额为4527.91亿元,位列第十名。 140家…
-
困在“厨房”里的老板电器:业绩13年来首降,研发费率3连降董事长食言
一份2021年财报显示,其2021年营业收入仅为“101.48元”。除了书写错误外,还有“家电厨卫制造费用同比增加143843223.06%、原材料费用同比增加1127733179.40%、人工费用同比增加270071.04%”这样的数据错误。有媒体统计称,这份年报的错误之处多达18处。 作为一家经验丰富的眼镜财经》注意到,这是公司13年来净利润同比下滑,或许意味着这家厨电巨头的危机将至。 踩雷恒大,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公开资料显示,老板电器成立于1979年,经过43年的发展,已经从一家贴牌工厂,成长为中国厨电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自2011年上市以来,老板电器一直保持着强势的增长势头,直至2018年后,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逐渐放缓。 而对于去年净利润的下滑,公司解释称,是由于地产宏观政策收紧、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造成。 作为传统的厨电品牌,老板电器过去一直与地产企业深度绑定。年报显示,老板电器已与超过80%的百强房地产公司合作,工程渠道贡献了很大一部分收入。2021年,公司通过华为H
-
亨通光电债务压顶经营入不敷出,每年7亿多利息沦为银行打工仔
年报显示,过去一年,亨通光电的营业收入再创新高,达到了412.7亿元,同比增长27.44%,净利润达14.36亿,同比增长35.28%。 但《财报发出后,公司的股价却持续下跌,最低点甚至达到了9.3元,创6年新低,距离年初的跌幅达到33%。截至5月19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0.89元。周四虽大涨5.83%,但仍处于破发状态,最新市值只有257亿。 业绩和股价完全不匹配的亨通光电,未来真的会像股民期待的那样,成长为一只白马股吗? 股价迟迟不见起色 实际上,早在前几年时,就有股民对亨通光电毫无波澜的股价提出了质疑。《眼镜财经》在股票最近为什么不涨”。 2019年,有文章爆料称亨通光电疑似为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文章发出后,亨通光电遭遇跌停,市值一天内蒸发逾44亿元。 虽然亨通光电在文章发出后立即澄清内容不实。公司董事长钱建林还反驳称,“相信优质的公司股价最终还是会涨上来的”。但是3年过去了,亨通光电的股价不仅没有涨上来,还一直保持震荡下跌的态势。 事实上,亨通光电也曾经历过高光时刻,自2003年上市以来,公司有过几次跨年度的翻4、5倍的超级行情。2018年初,公司的股价一度飙升至32.66元。 公开资料显示,亨通光电成立于1993年6月,2003年8月上市,每股发行价11.2元。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信息与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营收超过亨通光电的。因此,有融资存活,据《眼镜财经》统计,上市近19年以来,亨通光电累计增发10次,其中成功6次,失败3次,进行中1次,累计实际募资净额达107.03亿元。 此外,近年来,亨通光电的
-
四川锂矿竞价焦灼 协鑫已完成债权及部分股权收购
截至5月18日晚间,斯诺威矿业股权竞价已超出既定结束时间近40个小时,争夺战依旧处于焦灼状态,参与者竞价激烈,几乎每隔几分钟就加价一次。相较335万元的起拍价,已经翻了150多倍。 据公开信息,2021年斯诺威正式进入破产程序。5月19日,据知情人士透露,协鑫已完成对斯诺威矿业99%的债权以及43%的股权收购。协鑫已然成为这场焦点争夺战最大的赢家。 随着协鑫在移动锂电产业硅谷增添行业头部力量。
-
金达威“不老药”NMN前景不明,业绩下滑局面一季度恶化
熬最深的夜,吃最多的保健品。在18-35岁年轻人的消费清单里,保健养生排到了前三位。 据测算,当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超万亿。近年来,消费人群越来越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功能性保健品行业也成为不少公司的掘金之地,比如曾经主营饲料添加剂的金达威(002626.SZ)。 不过,《资本市场的重新审视。 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16亿元,同比增长3.19%;归属于财报注意到,2017-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85亿元、28.73亿元、31.92亿元、35.04亿元和36.1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37%、37.80%、11.11%、9.79%和3.19%。2021年大幅放缓。 到了今年一季度,金达威则是营收、净利润双降,同比分别下滑17.74%和59.91%。 研发投入2.29%,不符高企认定条件 长期以来,国内保健品行业一直重营销,轻研发。号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厦门市首批新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达威也不例外。 2021年,金达威的研发费用只有8294.69万元,占营收比重为2.29%。无论是从绝对金额还是营收占比来看都不算高,而且并没有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 《眼镜财经》注意到,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不低于3%。而年收入超30亿的金达威,2021年的研发费用占比仅为2.29% 此外,从研发人员的学历结构看,公司195名研发人员中,本科生最多,有95人,硕士生35人,其余60名研发人员的学历水平没有公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金达威相关产品的科技水平可能并不高。 或许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于是2021年在总研发人员减少12人的情况下,补充了11名硕士生。 “不老药”NMN遭严查,如意算盘落空 2020年12月1日,金达威发布公告称,拟…
-
东方日升连亏2年后豪赌:大幅加码产能投资,签订百亿采购长单
即使在2022年东方日升(300118.SZ)仍然显得夺目。 5月9日,公司宣布,将向双良节能(600481.SH)长期采购硅片,预计协议金额约为3年总计142.27亿元。此前,为了补充异质结电池组件产线资金,东方日升还计划定增募集资金50亿元。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由于在2020年和2021年业绩下滑明显,连续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东方日升却在2022年接连亮出大手笔举措,这很难不让人将其视为一场豪赌。 那么,随着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资产透支的风险逐渐显现,东方日升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能够全身而退吗? 01 在原料涨价潮中受煎熬 东方日升主要从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独立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31亿元,同比增长17.2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125.59%;实现扣非净利润-6.47亿元,这也是公司十余年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次,且2020-2021年连续为负,两年合计亏损7.82亿元。 分季度来看,1-4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逐季上涨,分别为38.54亿元、44.84亿元、46.50亿元和58.42亿元,但是经营亏损却呈扩大态势,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2.63亿元、-0.33亿元和-4.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东方日升主业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融资产为7446.88万元,与年初相比减少6252.91万元,同比减少45.64%,主要系本期持有的中信博(688408.SHSH)股价波动较大,报告期末公允价值较期初下降所致。 今年以来,中信博股价一路下滑,年内降幅一度超70%。 02 产能加码效果待验证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从去年6月开始,东方日升接连售卖旗下资产,剥离胶膜、光伏发电等非核心业务,以回笼资金。 2021年6月,公司出售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12.76%股权,…
-
爱康科技业绩考核画饼?Q1订单增长亏损反扩大 资金缺口风险待解
在5月9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2022年能否实现业绩目标,以及净利润能否转为正值,成为碳中和日报》注意到,公司一季度营收已经实现增长,但是扣非净利润的亏损幅度反而扩大。面对投资者关于公司扭亏可能性的疑问,董事长邹承慧也未作出正面回答。 另外公司毛利率为负数、大股东质押等财务风险事项进行说明。其中,财务压力是深交所关注重点,公司表示将通过各种措施解决资金需求。 01 扣非净利润扭亏难见信心 财报反映的信息来看,爱康科技持续亏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由于受到海外疫情影响导致其海外业务受限;公司制造业产品原料铜、铝、钢等光伏配件产品营收占比已达96.47%,而这部分业务毛利率仅为0.4%,毛利率整体比上年同期下降6.5%,其中营收占比53.35%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毛利率已降至负数。 另外,爱康科技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仍然无法实现盈利。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0亿元,同比增长121.04%;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7752万元,同比下降3.46%。 根据5月9日业绩说明会披露的信息,公司今年订单确实有所增长。截至目前,公司组件在手订单约为31.14亿元,支架在手订单约为5.94亿元,边框在手订单约为0.55亿元。2022年刚过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公司一季度完成的营业收入和目前在手订单约为47.53亿元,接近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的200%。 不过,有多位投资者提出2022年扣非净利润是否有希望为正值、公司对于扭亏是否有信心等疑问。对此,董事长邹承慧等高管并未作正面回答,只是表示:“公司新投高效电池及组件产线已陆续实现生产,通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一定成绩,同时,通过推动更加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后续,公司将聚焦主营,推动破产重整导致公司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企业延迟复工,物流及人员流动受限,产品签单变缓致部分客户订单无法落地、订单交付延期…
-
毛利率下滑,现金流承压,弘业股份扭亏后离走出“寒冬”还有多远
弘业股份(600128.SH)近日发布的2021年眼镜财经》查阅毛利率下滑,多家子公司资不抵债 贸易业务是弘业股份自成立以来从事的主要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出口、进口及国内贸易。其中出口贸易主营服装、玩具、渔具等大类产品,进口贸易主营医疗器械、化工等产品,内贸业务主营煤炭、液氨、尿素、化工品等。 2021年,弘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3.21亿元,同比增长20.33%;净利润仅3321.63万元,同比微增3.12%。 虽然弘业股份实现了扭亏,但其毛利率水平自2019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9-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7.96%、6.81%、5.92%。 在经营业绩增长的同时,《眼镜财经》注意到弘业股份的南京弘文、弘业泰州、弘业永润、弘业永煜、弘业福天、南通弘业进出口、法国 RIVE 公司、弘业缅甸、荷兰 RAVEN HOLDING B.V等多家子公司或亏损,或资不抵债。其中南通弘业在连续3年亏损之后,终于不堪重负,于今年3月申请进行期货币资金仅能覆盖上述借款的64.59%,较2020年86.91%的覆盖比例下降20多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弘业股份的经营现金净流数据表现也不容乐观。 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5亿元,同比下滑150.63%。若拉长时间维度来看,2019—2021年,弘业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17亿元、3.66亿元及-1.85亿元,处于连续下降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弘业股份于3月29日发布控股投资者,这家老牌贸易企业的前路可能并不顺畅。对此,《眼镜财经》将继续保持关注。
-
晶科能源扣非净利大降,核心产品毛利率下滑,存货高企资金受限多
在这波能源(688223.SH)直到今年才完成登陆股市场不到3个月后,晶科能源交出了第一份碳中和日报》将晶科与隆基、天合、晶澳进行对比,发现差距并不小,不仅是这“四小龙”中2021年净利润最低的一家,明显短板还包括:锁料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高、资金使用效率低等。 因为在毛利率受挫,下滑1.54个百分点至13.4%。其中,最主要的光伏组件板块营收376.6亿元,同比增加15.8%,占全年营收的92.83%,毛利率为13.4%,同比减少1.69个百分点。 《隆基股份超过。随后节节败退,2021年又被晶澳科技赶超,退居第四。 光伏领域权威机构PV InfoLink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显示,2021年的TOP 10出货商与2020年基本相同,但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晶科能源,2020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第二,2021年位列第四。 这与其在产业链涨价潮中为稳住利润暂时调整了产品销售策略有关,晶科能源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由于硅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原因,2021年上半年,公司策略性地减少了低价组件订单的获取与执行,对于低价订单与客户进行议价、商谈延长交货时间,并根据市场供需及价格情况增加了硅片和电池片的对外销售。 不过,根据年报成绩单,晶科能源与同行的差距仍然不小。2021年,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分别实现营收809亿元、445亿元、413亿元、405亿元,晶科能源并没有掉队,但在盈利方面,上述公司却远远超出晶科能源。且这样的情况已持续了两年:2020年,这四家公司中晶科能源的净利也是最低的。 对于业绩不如预期的原因,在2021年报中晶科能源认为,这是硅料价格不断上涨,带动硅片价格随之上涨,组件产业链价格无法实现及时有效传导,公司产品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所致。 《碳中和日报》向业内了解到,晶科能源之所以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是因为对硅料的备货准备不足,签订的锁料长期订…
-
海尔生物后劲不足:一季度净利暴跌7成,市值蒸发近200亿
在去年业绩大幅上涨之后,今年一季度的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4亿元,同比下滑72.96%。 营收同比呈现增长,净利润却暴跌,这可谓是让市场大为惊讶。《减持,其中海尔生物5月6日大宗财报显示,2021年海尔生物来自疫苗安全场景的营收达5.03亿元,占比23.68%,几乎与药品及试剂安全场景并列成为第二大业务板块。 受益于疫苗存储的巨大市场,海尔生物的设备销量可谓是大幅上涨,这也为公司2021年业绩带来了巨大贡献。科创板公司,在科技硬实力方面,海尔生物也不出色,相比较于不少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过20%甚至30%以上的科创板公司,海尔生物2021年研发费用仅为2.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12%。 《眼镜财经》注意到,在本就不高的费用中,其研发人员薪酬总额达到了1.18亿元。众所周知,高科技企业可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享受更多的优惠。为此,很多企业把一些模棱两可的费用都被计入了研发支出,比较典型的就是增加研发人员工资。 从研发人员学历构成看,博士学历仅有2人,这在一众科技企业中,实在逊色。当前,海尔生物的员工总数为2078人,其中研发人员565人,占比27%。但从研发人员学历来看,本科生最多,占比60.53%,专科生次之,占比19.82%。仅有2人是博士学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合计人数都没有专科生多。 技术研发后劲不足,公司的营销却颇为出色。《眼镜财经》注意到,不管是从海尔生物的年报,还是从其营销宣传来看,公司目前十分注重“物联网”概念的推广。海尔生物2021年年报中提到,“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及产品方案的创新迭代,加速渠道及网络拓展扩大全球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加快物联网场景生态布局保障用户最佳体验”。2021年,海尔生物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38.11%,占总收入的比重达31.42%。 然而,所谓物联网创新,不过是由于国家对疫苗、血液制品相关产…
-
“危机”共存占先手者胜 三盛教育逆境中培育利润增长点
近日,三盛教育(300282.SZ)披露2021年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63亿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7.14亿元,同比亏损缩窄。 2021年,教育行业面临市场通胀压力加剧、疫情反复导致人员流动受限等诸多不利因素,业绩整体承压。不过,面对外部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三盛教育通过积极应对市场不利变化,以及持续优化管理等措施,营收保持正向增长,说明公司经营整体平稳。 多项业务稳步发展 三盛教育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装备、国际教育服务和智慧教育服务业务。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的关注重点,传统以智力为主的分数测试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 机遇和危机并存,占先手者胜。面对变化,子公司恒峰信息一方面抓住了广东新建校建设机会,成功推进海德双语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嘉荣外国语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落地;另一方面,恒峰信息持续推进核心自有产品的优化升级,推出智慧课堂3.0产品以应对新市场环境下的需求变化。 去年,恒峰信息通过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持国家双减政策在学校的落地。 公司表示,随着校外培训业务监管的加强,恒峰信息将依托技术及服务优势,积极探索校内外教育服务的盈利模式。目前,恒峰信息业务覆盖智能校园建设、区域教育均衡、教育应用开发、平台+AI等智能教育全生态,市场业务覆盖全国27个省市,累计服务院校超过3000所,年覆盖学生约750万人。 除了智慧教育业务,其余板块在去年也均取得显著发展。子公司广州华欣是公司智能教育装备业务的核心,在去年新增专利13项,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并得到业内认可,主力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希沃、鸿合、海信、康冠等智能交互平板厂商。除教育领域外,公司上述触控产品还广泛应用在会议、金融、交通、零售等行业智能交互产品中。 子公司中育贝拉主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