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与紧缩
这个点我们之前也聊过了。
通胀真的是让政府非常头疼的一件事,经济需求不足可以花钱拉动,就业不足也可以花钱刺激,但通胀一旦来了就是头号敌人,其他所有经济问题都得靠边站,央行也没法继续人为压低利率了,政策上那些小聪明也都不管用了。无数次历史经验表明,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紧缩。
这就有点像化疗一样,就是不管你好的细胞、坏的细胞全给你杀死,通过抑制整体经济来给物价降温。当然也有一些政府狠不下心来做化疗,就继续借债、继续刺激,那样很有可能会陷入恶性通胀,比如前几年委内瑞拉就是这个情况。
那美国现在通胀都这么高了,它怎么还要提高债务上限呢?还不是因为它这钱早就花出去了,没办法了。美国政府要早知道2021年刺激会引来这么高的通胀,美联储疯狂加息,全球经济衰退,它敢花那么多钱吗?
理解了上面两个限制,再来看一些国家到底发多少债是好的,算正常的,就很清楚了——只要你不触及到这两条红线,发多少债就是政府在增长和稳定之间做个权衡取舍,你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策略。

有些国家比较稳健,比如像丹麦,即使有个债务上限也根本用不上,债务比GDP一直保持在50%以下。瑞典、荷兰、瑞士也都差不多,也不追求经济多么高速发展,就按部就班一步步来。

但像美国、日本就比较追求高增长。中国的体系不太一样,中央这边相对还是挺稳,但像地方债、城投债问题就比较多。
反正各国不管选择发多少债,它的底线就两条——利率和通胀。如果它发到利率太高了,抑制经济或者还不上钱了,或者发到通胀开始攀升有失控的风险了,这时候政府债务肯定就太高了。
所以说这个债务红线并不是个绝对的数字,也不是说它和GDP就是个绝对的比例,它肯定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如果像利率、通胀都比较低,大家对政府也很信任,即使你一个劲玩命借债,数字可能高得很吓人,但在经济上可能啥事没有,像疫情之前美国、欧洲、日本都是这个情况。即使日本债务都那么高了,也就媒体经常喊两声,金融市场一直还挺稳定的。
但是现在环境就不一样了,你看美国十年期的国债利率,3年前是0.6,现在是3.7,通胀就更不用说了,3年前几乎是0,现在是4.9。

不光是美国,像日本、欧洲其实也都类似。所以你看日本260%的债务比率放2年前可能并不算高,但放现在就有问题了。万一哪一天日本政府发现国债发多了,通胀也起来了,这路越走越窄了,怎么办呢?
债务过高怎么办?
这时候选择肯定就没那么容易了,那放在你面前大概有三条路:

第一条,也是我们感觉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就是紧缩。
你之前借钱太多,现在就少借点债,就少花点钱。比如美国政府经常因为预算批不下来,就得关门几天,甚至几个礼拜,2019年就关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35天,80多万公务员硬是一个多月没领工资。
这种紧缩要是小打小闹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要真是大规模的紧缩,那对经济绝对是立竿见影的打击。所以要推行这种政策是需要非常大魄力的,而且推行过程中也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要不逼到一定份上也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像欧债危机中的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还有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韩国,都实行了非常严苛的紧缩政策来解决债务问题。你以为他们自觉吗?那当然不是了,还是因为他们借的都是外债,逼急了只能管IMF借钱,债主肯定得逼着他们节衣缩食。
第二条就更激进了,那就干脆违约或者债务重组。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一个国家一旦违约会发生什么。政府违约肯定不像一个公司违约那么有毁灭性,就你把家产全变卖了然后原地解散。因为政府要是破产了,其实投资人也不能拿它怎么着。100多年前的时候还确实有武力解决的,1902年委内瑞拉破产的时候,当时他的债主德国、英国、意大利就出军队炮轰它的港口,让它还钱。但现在就不太会发生这种事了。
现在一个政府违约最大的后果就是信用下降,这样它之后融资成本就会很高,之后很难再借到钱了。这其实也已经很严重了,因为现在一般经济体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越发达的经济体越依赖信用,一旦国债违约整个国家的信用市场都会崩塌,你国家的货币大家也都避之不及,汇率市场就会暴跌。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至少得个十年、八年的才能慢慢恢复,可见这个打击多么严重。要不美国政府怎么预测哪怕几期利率还不上就会导致800万人的失业呢.
不过这也不代表内债违约就不会发生,我特意统计了一下,从1980年到2022年这42年里,全球大大小小的内债违约一共发生了84次,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比较大的国家的内债违约都基本是跟它的外债一块违约的,比如说1998年的俄罗斯、2001年的阿根廷、2012年的希腊,他们其实主要问题出在外债上,那政府一看反正外债都要违约了,信用是板上钉钉要受冲击了,内债干脆一块违约算了,这样反正钱也不用还了,或者少印点钱。其中根廷20年中硬是破产了3回,
第三条,拖着。
刚才说的那两条路——紧缩和违约其实并不是普遍的选择,大部分政府选择最多的路就是拖着。具体怎么个拖法呢?要么就是借钱,借新债还旧债,要么就干脆直接印钱花,或者就两者同时进行。
一般政府出现债务问题不都是经济萎靡,同时伴随着高通胀吗?那这时候花钱刺激,没准刺激到点上了,假设我刺激电动汽车行业,突然引发了什么技术大爆炸,带来了生产力爆炸性的提升,这样一来经济扩大了,通胀也被增长消化了,政府财政也不会每况愈下了,经济问题就这样轻松的横跨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真的是太低了,继续借钱、继续印钱大概率的结果就是持续恶化。这么一直拖着肯定是非常不理性、不合理的,但它确确实实就是大多数国家在面对债务问题时候一个共同的选择。
倒也不是说政府有拖延症什么的,还是跟大部分国家的政治体制有关,你想那不都一届一届选举嘛,即使像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他不想拖着,那民众谁喜欢紧缩呢?更受不了政府违约了。这三种方案明摆着,只有拖着是扩张性的,就是短期内最不痛苦,那这类政策大概率肯定最受到民众的欢迎。你看看我讲希腊的这期,就知道民意投票有多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