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
-
曾为茅台“劲敌”,而今云泥之别,董酒还能恢复旧日辉煌吗?
“贵州两大宝贝,茅台和董酒”,这是白酒泰斗沈怡方先生对于董酒的评价。尽管都是老八大名酒,都位于贵州遵义,但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只知茅台,不知董酒。 作为昔日的酒界大哥,董酒的衰败简直让人出乎意料。现在虽然董酒依旧在,但市场估值60亿,连茅台零头都没有,也就是售价还能和茅台拼势均力敌。如今茅台已是世界的茅台,董酒却还在为东山再起努力,七匹狼加持的董酒还能重现旧日的辉煌吗? 贵州第一个产能过万的名酒,曾为茅台劲敌 董酒源于贵州遵义董公寺,1927年,程氏酒坊程明坤汲取祖传酿酒秘方与当地酿酒工艺之所长,并结合当地环境、水土、气候等多重因素,形成了“百草入曲、两小两大、双醅串蒸”的特殊工艺,酿造出“程氏窖酒”“董公寺窖酒”。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教授们对此酒赞不绝口,了解之后,取董公寺的“董”为其重新命名,承扬“百草之酒”,定名为董酒。 建国后,在政府的牵头下,董酒复建复产,并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被专家评以“香艳露骚,味浓丰润”,一举荣获中国名酒称号。后又在第三、四、五届评酒会上多次蝉联这一荣誉,获得了极高评价。 不仅连续四届卫冕中国名酒,由于董酒在制曲过程中加入130多种中草药,尤其是制曲中的“产香单”和“百草单”这两张古方,堪称中国酒史长河里本草入曲的“活化石”,因此1983年、1994年、2006年,董酒工艺和配方三次被列为国家机密。 1992年,董酒产销量达到11610吨,彼时茅台的产能才刚刚突破2000吨。作为顺利成为贵州省第一个突破万吨级的名酒,董酒一度成为茅台的劲敌,这也是董酒的巅峰时刻。 巅峰过后,便是逆境丛生。上世纪90年代初,白酒放开国家管制,逐步走向市场,很多名酒不约而同的开始疯狂扩充产能和扩张市场。但董酒却莫名其妙的选择了另一条路,疯狂兼并当地的玻璃厂、彩印厂、机电厂……盲目的多元化自然是冒险的生意,坏消息接踵而至。 1993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动植物…
-
主动踩刹车+疫情影响 贵州茅台一季度业绩增幅同比下滑
4月16日,贵州茅台(600519.SH)披露了2023年第一季的经营数据,非常靓丽,实现营收391.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8%;净利205.2亿元左右,同比增19%,超预期实现2023年度开门红。 这是贵州茅台自2022年起再度发布一季度主要业绩预告,利润增幅再次超过营收增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茅台酒首次年度营收破千亿之后的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超出年度目标预期,显示出茅台超强的品牌实力,更展现出中流砥柱的行业担当,以盈利的高确定性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不过与2022年一季度经营数据相比,今年一季度在业绩增幅方面出现下滑,2022年一季度,贵州茅台营收322.9亿,同比增长18.43%;净利润172亿,同比增长23.58%,财今龙门阵就此咨询了两位酒业专家。 酒类分析师、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在接受财今龙门阵的咨询时指出,“茅台一季度业绩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下滑,既有疫情放开之后社会面的防疫、流感对于酒类消费的影响,也有茅台本身战略转变的主动选择,在渠道库存过高、预期减弱的环境下,茅台从单纯追求业绩的高增长到追求结构性的稳增长,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是主要原因。” 酒业专家肖竹青对此表示认同,他向财今龙门阵表示,“茅台集团考虑到中国白酒行业社会库存过大,尽管茅台酒供不应求,作为白酒国企龙头企业依然考虑社会责任,为缓解社会分销伙伴资金周转压力,控制了发货节奏,肖竹青还认为一季度各个区域受疫情影响,消费恢复程度有差别,茅台在局部区域控制了发货节奏,此举是为了维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此外财今龙门阵注意到,早在3月底的一次市场调研中,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就曾表示,一季度的增长与市场一线营销工作展现的良好精神状态紧密相关,希望一线营销继续以拼搏姿态,团结奋斗,为构建“大集团一盘棋”市场营销新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际上今年以来,贵州茅台几乎每个月有两场以上的活动,持续维…
-
酱香降维,浓香涨价,白酒变天了
茅台推出台源酒,把高端酱香酒的“饭碗”砸得噼里啪啦响,酱香酒集体受到降维打击。 而2023年的浓香,真的是奇了个怪,处处煽风点火猛涨价。 这不,3月25日,“涨价王”泸州老窖又宣布38度国窖1573涨价30元/瓶。 而除了国窖1573,川酒的另一朵“金花”舍得也开启了涨价模式。 酱香自毁身价,浓香重拾信心,白酒又要变天了? 1 酱香:茅台完全不给“活路” 3月30日,茅台发布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茅台实现营收1275.5亿元,同比增长16.5%,净利润627.2亿元,同比增长19.6%,每天净赚1.72亿。 而2021年,茅台营收为1095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12.3%。 众所周知,2021年是白酒,尤其是酱香酒的巅峰,同时也是由盛转衰的起点。 这一年,酱香酒品牌突飞猛进,实现了白酒史上最疯狂的增长,其中,二线白酒品牌郎酒、习酒分别突破150亿元,国台突破百亿,金沙突破60亿。 这一年,在8月份的“约谈风波”后,酱酒快速跌落神坛,2022年,更是成为了史上最惨的酱酒年份之一,除茅台、郎酒、习酒外,大部分酱酒品牌,已不是简单的“腰斩”,而是断崖式的“脚斩”了。 而郎酒、习酒延续的高增长,究竟是否是靠压货来实现的,也尚未有明确定论,但能压货也算是一种本事吧。 况且,相对于2021年近50%的增长率,2022年已降为了30%左右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在2022这个“苦命年”,茅台成为了唯一的一个高于2021年增长率的酱酒企业。 2022茅台近200亿的增量,究竟靠掠夺谁的“蛋糕”实现的? 不错,靠的正是茅台1935吞噬的千元价格带市场容量,其中以千元酱香酒的损失为最大,其他香型也受到一定冲击。 而根据最新的茅台《十四五规划》,2025年,茅台的体量要达到2000亿元规模,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茅台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必须要达到…
-
贵州茅台分红325亿,刷新A股纪录
贵州茅台(600519.SH,下称“茅台”)过去一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双双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 3月30日晚,茅台发布2022年财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275.54亿元,同比增长16.53%;其中,主营业务实现营收1241.00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归母净利润627.16亿元,同比增长19.55%。以此计算,茅台平均每天净赚超过1.72亿元,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面对量价增速放缓的局面,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执掌下的茅台动作频频。从建立自有线上销售平台“i茅台”到推出茅台1935等千元酱酒,再到跨界卖冰淇淋,茅台正在努力拓宽直营渠道,增厚利润。 茅台也在2022年陆续进行大手笔分红,并推出大规模扩产计划,以此提振市场信心。在财报中,茅台还提及了2023年经营目标——一是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15%左右;二是基本建设投资71.09亿元。 3月31日,贵州茅台报收1820.00元/股,涨1.11%,总市值为2.29万亿元。 直销渠道成利器 具体来看,茅台酒贡献营收1078.34亿元,突破千亿大关;系列酒实现营收159.39亿元,较2021年的126亿元增长26.55%,延续2021年的高增速。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告诉时代财经,茅台业绩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以自营电商平台“i茅台”为代表的直营化和年轻化尝试,这扩大了茅台的消费基础;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茅台对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开发推出的珍品、茅台1935、虎年生肖茅台等一系列细分产品在细分市场占位。 2022年3月,茅台上线“i茅台”,销售产品主要有虎年茅台、茅台1935、珍品以及100ml飞天茅台等。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茅台通过“i茅台”实现销售收入118.83亿元,毛利率为95.26%,注册用户数超过3000万。 在i茅台的加持下,茅台2022年直销总收入达到493.79亿元,同比增长105.49%,…
-
习酒“脱茅”,把茅台系列酒给乐坏了
习酒破200亿,郎酒破200亿,茅台系列酒、古井贡酒力争2023年破200亿。 这200亿也不是闹着玩的,习郎破200亿,可能是意外中的不意外,古井贡酒争200亿,是快“到岸”的古井贡董事长梁金辉为了赌一口气,不想落个汾酒李秋喜“差0.29亿未达200亿”的尴尬,你茅台系列酒来凑什么热闹?有什么底气? 习酒会被茅台系列酒超越? “干儿子”习酒走了,茅台没得选了 年少只知“习郎之争”,年长方知“习茅争雄”。 上世纪90年代,五粮液独大的时代,酿浓香的习酒和酿酱香的茅台是互不服谁的欢喜“冤家”。 而习酒最大的理想和抱负,便是把茅台“吃”了,从而在赤水河形成以习酒为龙头,茅台为龙尾的贵州白酒帝国。 可惜,事与愿违,“跑快了,容易扯到蛋”的真理,习酒也没有逃脱。 1998年,资金链“爆雷”的习酒,只剩下了嫁给茅台这一条路。 当然说得好听点,是下嫁给茅台,成为茅台的正宫娘娘,而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去给人家茅台当“儿子”,而且这个“儿子”是“干”的,不是“亲”的。 众所周知,当“亲儿子”还行,毕竟再打再骂也是自己的“亲老爹”,而被迫当“干儿子”可就不一样了,一方面“老爹”天天防着你,怕你也酿个酱香,把自己的“命根子”断了,另一方面,你还得天天面对一个你根本不服气的“老爹”,想打它又不敢,想骂它也只能忍气吞声。 而习酒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它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硬是把这两方面的“狗血”伤㾗,都处理得天衣无缝。 你茅台不让酿酱香,好,那我就偷偷酿,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你茅台叫我喊爹,那行,这个爹,我喊得比茅台系列酒这些“亲儿子”还亲、还舒坦。 卧薪尝胆展威严,习酒旧貌换新颜。2010年,忍了十多年的“百亿习酒”终于初露峥嵘,这是习酒“降茅十八掌”的成功,也是年纪轻轻的仁怀人张德芹,对习酒做岀的最大贡献。因为,这些招式的“操盘人”,正是敢打敢闯的张德芹。 所以,张德芹被行业内誉为“习酒…
-
独家|卷入国台女员工性侵案的逸安酒店,和贵州茅台还有一段孽缘
无心之举竟间接成全了龙某的不轨图谋,逸安酒店无意间成为“帮凶”。
-
习酒、国台、金沙、珍酒、董酒等上榜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
日前,贵州省工信厅公布了2021年“千企改造”工程省级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名单。 名单主要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培育,通过多次比对筛选,共纳入企业254户,涉及项目266个,总投资1859.57亿元。其中,“龙头企业”104户,涉及项目115个,总投资1023.36亿元左右。 其中,在104家“龙头企业”中,白酒行业共有8家酒企和相关企业上榜,包括: 茅台酒厂(集团)习酒1.9万吨酱酒及配套项目; 国台、国台酒庄1.65万吨酱酒技改扩建项目; 金沙万吨酱酒扩建项目; 珍酒5000吨大曲酱酒技改项目; 贵州醇老厂区提质扩能技改项目; 董酒40000吨技改扩建项目; 都匀市酒厂迁建项目(一期)。 “8家‘龙头企业’中有7家将目光投向技改扩产,反映出‘酱酒热’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产能的重视。”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囿于生产工艺特性,酱酒尤其高端酱酒资源始终稀缺,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酱酒供需矛盾未来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黔酒板块整体来看,这也是一大利好”。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该名单的出炉及后续工作的推进将成为贵州省“十四五”期间推动白酒产业集团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2月27日,按照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要进一步做强做优白酒产业,稳步扩大酱香型白酒产能,加强酿酒原料基地建设,保障白酒酿造优质原料供给,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壮大白酒企业梯队,打造贵州酱香型白酒品牌。到2025年,贵州省白酒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
-
市监总局一文三提“茅台” 多地市监部门关注茅台等销售价格问题
茅台到底还要占用多少公共资源?
-
除了一周2份监管函,茅台高卫东还面临这些“大考”
1月13日,贵州茅台(600519.SH)盘中摸高至2173.33元,再创历史新高,最后收于2164元,总市值达到2.7万亿元,牢牢坐稳A股总市值第一宝座。 而在10个月前,现任茅台集团董事长高卫东上任的2020年3月3日,贵州茅台股价还在1095.97元,总市值1.38万亿元。 高卫东执掌的茅台,这10个月,有何不同? “500ml飞天茅台100%开箱销售,100%纸箱保留。”日前,关于茅台酒开箱销售的新规引发广泛关注,茅台向经销商发出这样的要求。 要知道,在此之前,茅台要求的还是“80%开箱销售”——“从2021年1月1日起,茅台专卖店系统每月将80%的茅台酒按照1499的价格拆箱售卖,厂家会不定期到店里检查拆箱售卖的情况以及箱子数量,如果发现箱子数量没有达标,酒厂就会对经销商做出相应处罚。” 拆箱政策从80%升级到100%,茅台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呢? 在上月的2020年度经销商大会上,高卫东自豪地向大家宣布了2020年成绩单:“公司2020年预计可完成酱香系列酒销量2.95万吨,实现含税销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4%。” 然而,或许连高卫东自己也没想到,这番话竟换来一纸监管函。 这,已经是上交所第二次对茅台发出监管函了。高卫东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高卫东上任茅台前,曾任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委书记,并无任何酒业从业经历。这使得外界对高卫东将如何管理茅台这一行业龙头,充满好奇。 2020年6月首次亮相股东大会,高卫东便给了各位股东一记下马威——按照惯例,以往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是有平价酒可以买的,但在这次大会上,高卫东便取消了这项福利,还取消了股东大会高管“问答环节”,且现场购飞天茅台酒改为网上预约销售茅台酒礼盒。 这一举措,让上任不久的高卫东遭受质疑。连长年持有贵州茅台的私募大佬但斌都表示,“这次唯一让我意外的是没有’问答环节’,这是我从业…
-
地方政府热情满满 难掩圣窖酒业“卖身”背后疑点重重
茅台镇又一家酒企将登陆A股。 10月19日,仁怀市副书记、市长汪能科主持召开贵州茅台镇圣窖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窖酒业”)上市工作调度会,专题听取和研究解决圣窖酒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圣窖酒业上市工作,要在不触底线、不碰红线的原则下,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相关部门要深入企业现场办公,摸清企业情况,依法解决税收、资产重组、精准用地选址等问题。 20天前,汪能科率队到圣窖酒业华东总部考察时也表示,希望双方能加强沟通联系,依法依规开展合作,在土地报批、生态环保等方面进一步达成共识。市有关部门要服务好在仁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然而,汪市长口中的“上市”,实为圣窖酒业“卖身”于上市公司园城黄金(600766.SH)。 01 赴港上市胎死腹中 9月22日晚,深陷业绩亏损泥潭的园城黄金宣布,正筹划收购贵州茅台(600519.SH)的“老乡”——圣窖酒业100%股权。 10月15日,园城黄金披露收购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刘见、刘良跃持有的圣窖酒业100%股权,发行价为6.78元/股。预计本次交易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天府财经注意到,圣窖酒业成立于2011年6月30日,注册资本1.44亿,实缴仅500万元,刘见、刘良跃分别持股99.5%和0.5%。公司位于茅台镇7.5平方公里酱酒核心产区,2014年,公司投资7100万元的年产2500吨酱香原酒扩能项目,被仁怀市政府列为政府重点工程,现已实现储酒6万吨、年酿酒3500吨的生产能力。 另据资料显示,圣窖酒业隶属于中国新飞天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注册),刘见也是后者的董事长。刘见曾表示,圣窖酒业已成长为集酒类商品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数字资产运营、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企业,圣窖酒已是“中国驰名品牌”,进而成为中国新飞天酒业集团旗下核心企业。 2…
-
白酒板块领涨两市,今晚半年报收官,一图看懂酒企业绩成色
白酒产品和酒企业绩均出现两极分化:高端产品增长,中低端下滑;头部企业增长,二三线酒企下滑。
-
贵州茅台动销增速放缓,系列酒零增长 本命年的高卫东慌不慌?
今年48岁的茅台新帅高卫东,正迎来人生的第四个本命年——3月份从贵州交通系统空降茅台,接棒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保芳,至今5月有余,尽管其行事保守谨慎,但是贵州茅台(600519.SH)耀眼的市值和终端一瓶难求的走俏,让其时刻处于镁光灯的照射之下…… 01 一如高卫东谨慎保守的风格,业绩增速向来高举高打的贵州茅台昨晚交出了一份“保守”的半年报——营收439.5亿元,同比增长11.31%,净利226亿元,同比增长13.29%。 而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94.88亿元,同比增长18.24%,净利199.51亿元,同比增长26.56%。 虽然营收和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的盈利能力呈现不断下滑趋势。更早之前的2016、2017、2018年,其营收和净利的增速更加耀眼。 除了同比,环比也呈现下滑趋势。天府财经注意到,贵州茅台一季度营收244.05亿元,同比增长12.76%;净利130.93亿元,同比增长16.69%。不难推算,二季度的营收和净利均呈环比下滑趋势。 更让人担忧的是,对已经站上千亿规模的茅台而言,其天花板正在逐渐显现。半年报显示,公司的高端酒茅台酒(飞天)实现销售收入392.61亿元,同比增长6.22%,系列酒销售额为46.55亿元。 而2019年高端酒销售为347.95亿元,系列酒销售46.55亿元;2018年这两项数据则分别为293.83亿元、39.33亿元。由此不难看出,飞天的销售增速大幅放缓,而去年大幅增长的系列酒,今年同期则是零增长。 要知道,系列酒是高卫东上任后“双轮驱动”战略重要的“一轮”——为了推动这一战略,今年6月,高卫东就任茅台集团、贵州茅台董事长以来的首个年度股东大会不惜“得罪”投资者,将传统的平价茅台活动改成捆绑销售,强行将系列酒和茅台酒以及生肖酒装在一个大礼盒中。 天府财经了解到,礼盒有8瓶酒:53度飞天茅台、鼠年生肖茅台酒…
-
学习小组点名茅台与腐败 但斌:羞辱龙头白酒的媒体应公开道歉
茅台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自袁仁国开始茅台13名高管接连落马,家族式腐败凸显管理混乱。 昨日晚间,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平台学习小组发表文章质问: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茅台酒凭什么成为官场腐败硬通货?文章指出,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腐的。 文章发出后,被各大权威媒体广泛转载。受此影响,今日早盘白酒股大幅下挫,截至午间收盘,贵州茅台大跌近5%,泸州老窖、酒鬼酒等也受拖累,纷纷大跌。 这可动了某些人的奶酪,作为知名茅粉、投资人,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昨晚发微博称: 龙头白酒涨到这样,我认为一直以来羞辱龙头白酒的媒体和某些专家应该向公众道歉……当年2013年——2014年白酒危机时说“时间的玫瑰”变“时间的霉味”的媒体更应该鞠躬致歉……可惜我们没有日本与韩国的道歉与切腹的文化……这本来是我们民族为什么生生不息的源泉…… 01 茅台酒诞生于赤水河畔,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良的水质、特殊的微生物群落,经过数百年沉淀,创造出当今的品牌价值。但如果靠腐败拉升其价值,无异于杀鸡取卵。 茅台办公大楼“爱我茅台,为国争光”标语(天府财经摄) 自2019年5月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被通报“双开”至今,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已有至少13名高管被查,包括今年7月7日贵州茅台原副总经理张家齐、茅台学院副院长李明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同一天双双接受审查调查。 一系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茅台“靠酒吃酒”腐败的根源在何处?存在哪些制度漏洞?管理混乱背后是怎样的政治生态? 45年前,19岁的袁仁国高考落榜。机缘巧合下,他来到隔壁镇的茅台酒厂当了一名最基础的制酒工。在茅台,他一干就是43年,从工人一步步当上了老总,直到2018年被免职。一年后,袁仁国落马。 这40多年间,茅台价值不断水涨船高。袁仁国被双开后,据媒体披露,其妻子、儿女、亲属违规经营茅台酒牟利达数亿元,甚至司…
-
集团公司持股20.4% VS 58% 五粮液仍需向茅台看齐
五粮液集团对股份公司只有管理权,没有控制权,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股份公司在战略抉择上的果敢判断和在战术上灵敏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