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有周鸿祎天价离婚,后有昆仑万纬前老板娘“贾跃亭式”减持,AI板块陷前妻魔咒
就在端午节前最后一天,AI板块。 6月20日晚,昆仑万纬发布公告,股东李琼计划减股票。这李琼是昆仑万纬实控人周亚辉的前妻,手里的股份也是离婚分割来的。单说这个AIGC业务的长期发展,李琼女士同意将减持后一半的钱再借给上市公司,借款年利率2.5%,借款期限3年。 算盘打得嘎嘎响,按照6月20日昆仑万纬的收盘价,这减值的股票价值可是超22亿,就算一半按照10亿算,每年收到上市公司的利息也有足足2500万。 其实单说借钱的事儿,10亿、3年,2.5%的年利率并不算高,但这操作怎么这么熟悉呢?这不当年贾会计玩剩下的吗? 遥想当年贾会计套现,那也是义正言辞,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当时贾会计可是减持套现了100多亿。他嘴上说的是,减持是为了公司发展,是公司有资金需求,一切都是为了公司,并且承诺要把钱借给上市公司用,无息。但他借了,又好像没借,反正最后钱是被抽走了。 没想到贾会计人在美国造车,国内依旧继续着他的传说。公告第二天,昆仑万纬的股价直接跪了,20厘米跌停板带崩了整个AI板块。 要知道,上一次AI板块崩成这样,还是三六零(601人工智能转,从硬件到软件,从存储芯片到算力,从架构到应用场景,游戏也好,文化传媒也好,都是围绕AI炒,包括之后AI相关方向仍然存在炒作空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公司的炒作早就已经脱离了合理估值,特别是一些单纯炒作概念、没有产品,也缺乏实际应用的公司,对于它们来说,股价高位好不容易过回年,吃回饺子了,此时不套现更待何时呢?所以大家在跟风的时候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公司,注意风险,没准哪天还得吃前妻的亏。
-
27亿失败的收购,3位创始人”成功“内斗,时代变了,迅游科技想靠网游加速器翻身可太难了
《中国合伙人》里面有句台词: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这句话放在迅游科技(300467,SZ)身上太合适了:从创业铁三角到内斗仨老铁,三个创始人曾经有多团结,现在就有多分裂。 和《中国合伙人》一样,故事的主角有三个:章建伟、袁旭、陈俊。三个合伙人2008年共同创立了迅游科技,并在2011年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约定迅游科技上市时,三人一起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对于迅游科技,玩端游的朋友应该很熟悉,它的主要产品就是迅游加速器。也正是靠着这一款产品,迅游科技在2015年成功上市,成为“大数据签署了《纾困暨投资协议补充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袁旭、陈俊将其持有的迅游科技全部表决权委托给贵阳大数据行使。 贵阳大数据的背后是国资,从此袁旭、陈俊和贵阳大数据达成一致行动关系,贵州国资委成为迅游科技的实控人。很明显,这是不带章建伟玩了。 2021年3月,袁旭和陈俊再次提出罢免章建伟,审议通过。虽然章建伟也按照上次的剧情又走了一遍,提议罢免袁旭,但最终的结果是,章建伟被踢出了局。“铁三角”彻底裂开。 是不是以为裂开了,另外两位就相安无事了?可能袁旭也是这么想的。但他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一年,同样的事情就在自己身上又上演了一遍。 2022年6月,减持的减持,债务的债务,冻结的冻结,拍卖的拍卖。根据今年一季报,目前迅游科技第一大股东袁旭持股比例8.83%,全部冻结;第二大股东贵阳大数据加上陈俊的一致行动关系,拥有7.2%的表决权,其中陈俊6.44%的股份也全被冻结;第三大股东章建伟持股比例5.14%,全部质押冻结。 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分散,没有失控人。 一场失败的收购,三个创始人“成功”的内斗,你还指望他们有多少心思放在公司经营上?另外,时代变了,迅游科技指望网游加速器翻身可太难了,不过保不齐人家蹭一蹭
-
为什么互联网容易产生巨头垄断?巨头为什么喜欢让商家二选一?什么是网络外部性?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受到了182亿元罚款。 互联网巨头为什么喜欢让商家二选一?在传统行业比如说腾讯,短视频就是饿了么,京东、微信一模一样的即时通讯软件,会不会有人用呢?不会,因为那个网络里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价值,而微信有这么多的用户,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这就叫直接网络外部性,因为我这个平台比较大,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平台,这样就非常容易诞生巨头。假如这个领域有两家公司,本来体量差不不太多,其中一家稍微大一点,那么它就会比另外一家更有价值,这样一来用户就会逐渐地向这个更大的企业流动,最终的结果就是大企业独霸天下,赢者通吃,较小的企业消亡。 除了这种直接外部性,互联网行业还有一种所谓的间接外部性。 2)间接网络外部性 直接外部性和间接外部性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有一个用户群体,它的价值正比于这个用户群体的平方(V=N²);而后者往往有两个用户群体,比如商家和消费者,它的价值正比于两个用户群体数量的乘积(V=M*N)。 比如软件行业的巨头微软。最开始可能有很多种操作系统,其中Windows更好用一点,所以微软的用户稍微多一点。用户多了之后,另外一个群体——软件商就更愿意针对Windows做开发,因为它的用户多;Windows上的软件多了,用户就更愿意来Windows,两者之间促进,于是微软的生态就越来越大。 再比如字节跳动。只要有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在巨头的夹缝中依然可以诞生新的巨头。 在商业上,有时候看得见的威胁并不可怕,而看不见的新模式往往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即所谓的“降纬打击”。比如很多年前,移动以为联通是它最大的对手,后来发现短信业务全都被微信给抢走了;制造假币的人最开始以为验钞机是他最大的对手,最后发现假币是被微信和
-
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5G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我们离毫米波5G还有多远?
几百年后我们回头来看,现在哪一种新技术的诞生能够把人类带入更加高层次的未来? 其实无论是蒸汽机、发电机还是电子计算机,它们的背后都是牛顿、麦克斯韦、法拉第、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所开拓出来的新理论,在这些新理论的支持下,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又可以用在工业、农业、运输等各个领域,我们称之为通用技术。 如果站在现在的视角去看未来的通用技术,我想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相结合的技术,这些技术一定能够将人类带入更加辉煌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其中的第一个——DMA技术——码分多址技术,该技术出现后彻底改变了无线通讯行业的面貌,1993年成为了行业标准,1999年国际电信联盟把CDMA定为3G的基础技术之一。我们听说过的CDMA2000、WCDMA、TDSCDMA,都是CDMA时代三种不同的技术标准。虽然技术上从2000年开始以CDMA为代表的3G就已经成熟了,但是直到2008年3G才普及开来,在此之前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用2G手机,因为当时缺乏杀手级的应用,所以卖功能机的厂商如摩托罗拉、诺基亚,仅凭卖手机就能赚到盆满钵满。 2008年起,随着技术突破,出现了一大批智能手机和应用。人们突然发现原来手机不光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干很多其他的事,于是人们纷纷拥抱智能机市场,3G逐渐普及起来。 进入3G没多久,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研究第4代移动通讯技术。相比3G,4G的速率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技术也有很大进步,比如OFDMA(正交频分多址技术),以前我们通信的时候用电磁波,每一个信号的电磁波频率不能重叠,两个信号中间得隔一段,否则频率互相影响,信号就受干扰了。但正交频分多址技术可以在同一个频段内传输很多个信号,因为这些信号彼此是正交的,就是当一个信号最强的时候,其他信号都为零,这样一来它们虽然在一个频段内,但却不会彼此干扰。 在OFDMA等一大批新技术带领之下,我们进入了4G时代…
-
自动驾驶那些事儿:如何分级?目前发展到了哪一阶段?如何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汽车的发明有100多年了,在这100多年中汽车技术一直都在进步,比如说现在我们的汽车都是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喷技术,但以前用的是化油器,化油器可以通过机械的方法让燃油和空气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到气缸中,使得汽车行驶比较平顺。再比如,以前我们都使用手动挡汽车,现在基本上都开自动挡。 同样道理,自动驾驶技术也是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 自动驾驶的分级 L0级:人工驾驶,基本上没有任何辅助功能,这个时间是从汽车发明到1990年之前。 L1级:辅助驾驶,1990年之后出现了一定的辅助驾驶功能,现在很多汽车都有这些功能,比如: 现在很多汽车都已经配备了部分自动驾驶功能,比如新迈腾,它的自动驾驶功能叫IQ.Drive。L2级自动驾驶功能在2020年已经比较成熟了。 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比如说,部分自动驾驶虽然可以实现加速、减速和控制方向,但它不能变道,而有条件自动驾驶就可以实现变道;部分自动驾驶的人类驾驶员必须一直监测道路的环境,防止出现意外,而有条件自动驾驶的驾驶员不需要随时监测,只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介入就可以了。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部分自动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的一个过渡阶段,目前奥迪、
-
当出现恶意节点时如何保持分步式网络一致性?李永乐老师讲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是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它的首是君士坦丁堡。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这个帝国就灭亡了。 拜占庭将军问题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是一个虚拟的问题,它是在1982年由著名的计算机大神、图灵奖获得者兰波特提出的。 拜占庭将军问题可以这样描述:拜占庭帝国想进攻一个城堡,城堡非常坚固,足以抵制一两支军队的进攻,但如果所有军队同时进攻,城堡就可以沦陷。于是拜占庭帝国派出了很多支军队,但是因为通讯落后,这些军队之间只能通过信使来相互交流情报。于是他们就要商量一个方法,怎样才能让很多支军队在同一个时间进攻? 他们想到这么一个办法:咱们投票,比如我们说明天早上进攻,如果同意明天早上进攻的超过半数,那明天早上所有人都要进攻;如果不同意明天早上进攻的人超过半数,那么明天早上所有人都不要进攻。如此一来就保持了一致性。但是问题是,有可能在军队中出现叛徒,这个叛徒他会胡说八道。 比如说,在一次投票的时候,三支军队的将军都说我们应该进攻了,而另外三支部队的将军都说我们要撤退了,那么这个时候叛徒的意见就很重要,因为前面已经是3:3了。而这个叛徒他会告诉要进攻的三个将军,说我同意进攻;同时告诉三个要撤退的将军,说我们应该撤退。这样一来,这场战争只有一部分人进攻,一部分撤退,于是战斗就会失败。 这个就称之为拜占庭将军问题。 兰波特讲这个故事到底想说明什么呢?他实际上想说,计算机它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我们称之为分布式节点,这些分布式节点可能会出现故障,比如宕机,也可能出现恶意节点,比如黑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保持一致性,即保持这些忠诚的计算机输出的结果都一样,以及如何保持正确性,即如果大多数将军都认为应该进攻,那就要进攻,大多数将军都说要撤退,那就撤退。 尽管在这个分布式节点中有故障和恶意节点,但是还是有办法保证大部分忠诚的计算机是一致,而且是正确的。这个事儿就称之为拜…
-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合资品牌承压,长安福特2022年净亏31.97亿
日前,长安汽车(000625.SZ)发布2022年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海纳百川”计划,并提出“四个一”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实现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并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全球经济存在较高的衰退预期,海外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同时随着行业“价格战”继续“内卷”,电池材料价格、芯片供给等压力尚未出现明显趋势反转的情况下,长安汽车的上述出海战略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在2023年再迎来一个“好年份”?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长安汽车或还需要在“快进的战略”中保持警醒。 自主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成业绩新支柱 整体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承压,受多重冲击,需求整体不旺,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但由于此前我国汽车产业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以及2022年发布的延续新新能源汽车在去年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销量再创新高,成为汽车市场的最大增长点,并提升了产业的抗压能力,行业累计产销实现同比增长。 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全年实现销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87.5万辆,同比增长6.8%,居行业第二;长安系新能源车销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速大幅好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出口海外总量约17万辆,再创出口销量新高。 根据最新数据,上述强势表现还在延续。 今年一季度长安自主品牌累计销量39.60万辆,同比增长9.%。同时,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一季度累计销量8.45万辆,同比增长105.4%,长安自主新能源同比维持高速增长。出口方面,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出口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10%。 在自主品牌快速的“攻城略地”下,市占率方面,长安品牌汽车市占率逐年提升,从2019年的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今年一季度占比已经达到8.54%。 自主品牌的强势,掩盖了合资品…
-
2022年全球经济回顾:特斯拉跌68%,阿达尼成亚洲首富,爱尔兰GDP领先,美国鸡蛋涨了4倍
今天我们将会颁出十大奖项,来一起回顾2022年里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个人、公司和国家,通过颁奖这样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回顾和总结一下2022年里一些比较值得关注或者有意思的财经事件。 2022年度表现最差公司 我挑选出了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头公司,然后看它们2022年的表现,按百分比来说下跌最多的公司就是我们今天的候选者,它们分别是:互联网巨头Meta(原名Facebook)、半导体巨头AMD、新特斯拉、流媒体巨头Netflix(奈飞或网飞)、半导体巨头英伟达、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半导体巨头英特尔。 这些巨头的下跌幅度全都超过了50%,而跌得最多的,也是最差表现公司的获奖者,就是特斯拉。 截止到2022年12月30日,特斯拉以68%的跌幅领跑,而Meta则以64%的跌幅屈居亚军。 注意,我只选了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虽然这个奖项是按百分比算的,但若按市值算,跌得最多的其实是亚马逊。截止到12月29日,亚马逊市值下跌了8750亿美元。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七个候选人里,有三个都是半导体公司。其中英特尔有自己的问题,但若看AMD和英伟达过去2年的股价,跟标普500对比,在2021年缺芯的时候是风光无限的。虽然2022年一方面需求下滑,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对它俩的打击都不小,但这波下跌更多的可能就是回调。 2022年度表现最好公司 市值1000亿美元以上的巨头公司里,2022年涨幅超过50%的共有3家,而且非常不出意外,全是石油公司,其中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凭借着78.32%的涨幅雄踞榜首。 在2022年能源危机中,这些石油公司趁机大赚一笔也是理所当然。但如果你仔细看石油价格,其实从6月份就开始慢慢回落了。不过不管是Exxon Mobil还是Chevron,它们都摆脱了跟石油价格的共振,屡创新高。相比之下,同样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表现就没那…
-
从这7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一窥过去半个世纪经济风口演变
过去的55年里,全世界曾经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是谁?每5到10年一个时代,一家公司市值雄霸天下。如果你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这些公司,你就能看到IBM,霸占全球市值榜首近20年 我们把时间倒回55年前,有这么一家公司霸占了全球市值榜首将近20年,它就是I360,不光整合了指令级,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处理速度,立刻引起了轰动。各种需要大型计算机的包括美国政府、军方都开始找IBM订货。IBM可以说凭借着一己之力,就推动了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进程。而大型计算机崛起的浪潮也把IBM送上了神坛。1967年员工总数达到了27万人,市值达到了1930亿美金,折到现在就是1.3万亿美金。 毫无疑问,IBM登顶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且这个宝座一坐就坐到了1986年。 IBM是大型计算机的先驱,你可能很自然地会觉得:OK,之后是个人电脑的时代。那么IBM还不得垄断翻了? 这其实恰恰就是IBM的翻车之处。它确实在1982年的时候推出了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个人电脑,而且当时真的红极一时。但错误就在于它低估了个人电脑的市场潜力,也没有特别重视去开发软件或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因此,IBM就把这第一个吃螃蟹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当时还是个小屁孩的比尔·盖茨。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差不多就是IBM了,它的榜首位置在1986年被新公司替代了。而且这不是一家公司,是一群公司,一大波公司正在向它靠近。 我们接着IBM往下说,下一个阶段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谁?答案是NTT。 NTT:日本央行和日本政府在情急之下,就走了一招大臭棋——玩命降息,给经济注入流动性,把能打开的闸门全都打开来放水,以避免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冲击。 这样一来,就导致信用过度扩张,所有人都开始大量借钱,去买房子和炒能源到冰箱、洗衣机、灯泡、金融,它全做,而且每个领域都做得很好。 还挺神奇的一点是,一般能做到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它都有个主营业务,但是这个GE通用电气,你…
-
风投、私募、资本、基金傻傻分不清?ABCDEFG轮融资各有啥门道?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大战,比如网约车大战,私募股权基金的简称,就是一个基金公司,英文叫Private Equity。所以他们投的自然都是这种Private私有的公司,一般把钱投进去,然后捯饬捯饬公司升值了之后再把它卖了,低买高卖,像黑石、KKR、高瓴资本这些都是私募公司。 私募它既然是投到这些私有公司,这些没上市的公司,所以跟我们这些小股民投融资对吧,所以我就会去找这种专门投早期阶段的基金,一般这种基金就叫风险投资,就是Venture Capital,典型的公司比如说像真格基金、创新工场。所以他们专门投这种早期的项目,有时候还叫天使投资或者种子投资。 这个阶段公司一般特点因为你看它的想法还都没被验证,所以风险比较大,估值也低,这些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一般也相对来讲小一些,差不多几百万的样子,投的项目也比较多,所以他们就期待这些项目当中能有几个翻个几十倍上百倍。 例如,在硅谷的一位天使投资人彼得·蒂尔,于2004年投资了Facebook,并获得了该公司10%的股份。现在,他已经声名远扬。这些基金在考虑投资这些项目时,也会查看商业计划书。但由于这个想法还未实施,因此基本上只是查看整个前景和行业状况。然后非常重要的是,他们会看创始团队或创始人是否有很好的执行能力,能否实施这个想法。 比如,Lindsay找了一家老王风投。老王看了之后觉得Lindsay这个女孩可以,天资聪颖,未来前途无量,所以他给了Lindsay 100万人民币。于是我开了第一家小Lin奶茶店,开始销售我的奶茶。没想到市场反应非常好,觉得Lindsay的奶茶顺应了现在又健康又美味的潮流。小Lin奶茶店深受大家喜欢,生意很好。这就相当于,我的想法已经得到了一个初步验证,即市场反应非常好。 这时我想要做什么?没错,我想开设分店。因此,我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成长期。成长期的意思是,当这个想法已经得到了初…
-
要人才有人才,要资本有资本,要热度有热度,Web3何以成为天然风口?
你有没有听说过Web 3.0?自2021年以来,似乎到处都在讨论这个概念。我之前也没怎么听说过,但突然被各种媒体号称是互联网的未来了。我有许多投行的同事辞了职去搞这个Web3,但这并不代表我相信或者支持它。也不是说我反对或者排斥它。包括今天我们会提到一些产品、公司和币,但这些都不是投资建议。 Web 3.0,也被称为第三代互联网。之前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关于它的解释,有人说它是语义网,有时候当网速达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Web3,但最新版本的Web 3.0是元宇宙这个概念爆火,所以这个版本的Web3突然被大家关注起来了。虽然其中肯定有一些噱头和炒作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大家在疯狂讨论的Web3就是今天我们在聊的这个版本。 要说Web 3.0,你肯定需要先了解一下1.0和2.0是什么。从1991年第一个网站的出现,我们迈进了Web1.0的时代,它的特点是只读。只有在线上查看信息,有点像在互联网上看报纸或者看电视,当然那时候网速还达不到看电视这个程度。典型的Web1公司包括雅虎和AOL,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Web2.0让你不能只读Read Only,你还可以写。它能创造内容,能互动,能点赞评论,能发视频等等。从2004年Facebook的诞生开始,这种互动式的互联网爆发性增长,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公司,包括Instagram、YouTube、TikTok、薅羊毛了,该怎么办呢? 于是就有人提出了Web 3.0的概念。进入Web 3.0时代后,我们可以基于比特币一样,虽然现在它除了交易好像什么也干不了,但是它是一个自主运行的支付体系,不用人管。那Web3你就给它想象成,是比特币对支付系统造成的这个挑战,你把它扩大到整个网络。 Web 3.0到底发展到哪了?总结来说,这个就跟我们讲元宇宙那期有点像,远大的理想你听着跟科幻片似的,但一看现实你可能觉得,就这?! 我们刚才说Web3是…
-
AI竞赛不断升温,AGI离我们还有多远?
ChatGPT刚成了全球大爆款,你本来以为这就是个小高潮了,结果生成式ChatGPT的升级版GPT4。接着微软就宣布要把GPT4融入到他的办公全家桶里。 3月16号,华为、阿里、马斯克早在2018年就放话了:“记住我的话,大数据分析、AlphaGo下棋、人脸识别等等。可这波火的是什么?叫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就是能生成全新内容的AI,比如说全新的文字、图片,全新的代码、声音、视频等等。 也就是说,AI它已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了,而且它创造出来的东西还真挺像那么回事,这就离真正意义上那个人工智能又迈进了一大步。 咱首先还是从大语言模型来看,这里边首先要聊的肯定就是GPT4,也就是ChatGPT的更新版,你交了钱升级到ChatGPT Plus,就可以用这个GPT4了。我都已经给它们想好之后的名了,什么ChatGPT Pro、ChatGPT Max、ChatGPT Pro Max。 咱之前其实详细聊过ChatGPT(《从图灵测试、机器学习到人工神经网络,ChatGPT颠覆了什么?》),也就是GPT3.5,就它已经几乎可以回答任何问题了,也能编程、总结等等,当然这个准确率还不能保证。 那GPT4有什么升级呢? 最明显的升级就是:它能看懂图了。 不光能识别这个图里的物体,关键是它还特别有常识,而且还有一点幽默感,这挺可怕的。不地目前图片只对API接口开放。 除了图片输入,ChatGPT还有一个很大的升级,就是它回答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幅加强。 除了这两点,GPT4还有一堆改进,比如更高的字数限制,更好地去规避违禁内容,降低成本等等。 你可能对ChatGPT回答问题的能力已经见怪不怪了,但GPT4就玩得更花,像什么生成Swift代码做动画,做贪吃蛇小游戏,生成律师函,生成ARd的里头,差不多也算半个搜索工具了。除此之外还有像什么You.com、百度、PoWerPoint、O…
-
巨头All in元宇宙背后:机遇夹杂着无奈,跟风裹挟着绑架
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明星在元宇宙开演唱会,林俊杰在元宇宙买地,百度。就在这家公司的官方招股说明书上,一共出现了16次Metaverse。 而在开头总结的部分,他们就说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早期的元宇宙。 你看这个元宇宙,听着是不是就很酷?我们简单来说一下,这个游戏是怎么回事。我也没玩过,但是我看过。它其实就是个交易系统,也有自己的货币,叫做Robux。你可以在上面开发游戏,自己建城堡,然后就可以卖东西赚钱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别看这个游戏看着不是那么的精致,但是据2021年10月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个游戏每天的日活有4300万人,那可是日活。据估算2021年,平台上所有的交易额(用户之间买卖产生的交易额)就达到了5亿美金。 所以你看,它其实就是一个网络游戏,但它跟普通网络游戏不一样。而跟元宇宙这个事比较像的一点在于它不是说你去玩一个人建好的游戏,就在那过关打怪兽就OK了,而且你可以不光自己玩游戏,你还可以建游戏,里边还有自己的货币和交易系统,这就有点像元宇宙,因为它自己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虚拟经济体。 但是Roblox扯元宇宙这个事其实也挺牵强,你想元宇宙它不是虚拟世界吗,它就需要VR的技术,而Roblox它成立于2006年,2017年才开始引入一些VR的体验,直到现在,大部分的用户还只是对着那个电脑屏幕玩。所以结论就是,虽然Roblox也扯上了元宇宙,但这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有小伙伴就说了,我懂了,这不就是个概念炒作吗?没错,它就是个概念炒作。为什么要炒作?原因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它要上市,它上市不是传统的股票,那你就需要宣传,就需要造势,那你就需要一个新的概念,让他们头脑发热。你要跟人家说,我是一个网上的在线乐高游戏,大家没什么兴趣;要跟人说,我要打造一个初期的元宇宙,这个概念好厉害,买买买! 刚才我们讲的Roblox,是说为什么2021年三四月份出…
-
从图灵测试、机器学习到人工神经网络,ChatGPT颠覆了什么?
它既能拿美国的医学牌照,又能参加司法考试,还能写小说、编代码、查资料。你会觉得,只要是能用文字表达的事情,它都能做到。 那么,这个聊天机器人究竟是怎么突然横空出世的呢?为什么它给人一种颠覆世界的感觉,让资本圈如此兴奋?它存在什么问题,大公司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它到底会让谁失业呢?虽然我小Lin不是什么ChatGPT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要了解这个聊天机器人,我们得追溯到1950年。那时候,号称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图灵发表了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很有哲理的模仿游戏,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图灵测试。当你在不面对面的时候跟人家文字聊天,你能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个机器人?如果你很难分辨出来,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个机器是智能的。 图灵测试简单易懂,具体而且有趣,因此吸引了很多计算机科学家来尝试突破。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指令。它们通过语言技巧和一些小聪明,尽量让你感觉到好像是在跟一个人对话。 例如,在1966年,MIT实验室发明了一个聊天机器人叫Eliza。这位开发者很聪明,他将Eliza设定成了一个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通常少说话,多倾听。因此,Eliza可以问别人有什么想法,然后让对方说上一大通,接着再问别人昨天休息得怎么样,然后又让对方说上一大通。它说得越少,错得就越少,所以容易让人误以为它在倾听并与你沟通。 然而,实际上,Eliza背后的原理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if…then…的代码。比如,当它看到mother(妈妈)这个词时,它就会跟你说,让你跟它谈谈你的家庭。类似这样的关键词大概有两百多个。 三十年后,1995年,Eliza出现了一个后辈叫ALICE。它已经进化得相当强大,虽然跟ARterChild”的聊天机器人,也被称为更聪明的小孩。这个机器人迅速走红,原因有二:首先,它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机器学习模型,使得聊天变得…
-
成都独角兽,有的已上市,有的还在“陪跑”
胡润研究院昨天发布《2023全球ICOrn Index 2023),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1919、驹马物流、新潮传媒,准时达。事实上,曾经与上述企业一起排在独角兽企业行列的本地企业科创板,而这5家企业还在“陪跑”。 5家“老面孔”企业外,威斯克生物、鲜生活冷链、科伦博泰、书亦烧仙草、Fiture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除了鲜生活冷链外,威斯克生物、科伦博泰、Fiture一直很受关注,也是见诸成都本地媒体的“常客”,而书亦烧仙草,每天都被成都人捧在手里。 “独角兽”称号到底能带来什么?这只是一个参照相关估值体系作出的一个评价而已。独角兽之外,还有其他“瞪羚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词汇来形容发展势头不错的企业。 不过,成都的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属性不强,一些靠模式、流量闯市场的企业,还需要思考,自身的硬核实力,到底在哪里?否则,没法“再上一层楼”。而跳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极米科技,恰恰拥有自身的技术优势,成功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都新增的一只独角兽中,科伦博泰很能“打”。据《红星新闻》报道,去年12月22日,科伦博泰与来自美国的全球药企巨头默沙东宣布,双方达成独占许可及合作协议,合作开发7款临床前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偶联物(ADC)药物。合作协议生效后,科伦博泰将获得1.75亿美元的首付款。 后续的合作中,科伦博泰预计会获得来自默沙东不超过93亿美元的付款。据悉,在ADC药物领域,科伦博泰是默沙东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