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数智化社会野心:重塑供应链基础设施,支撑未来10年

重塑未来供应链

过去京东的故事停留在垂直零售,如今面对新的十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真正到来,京东的“野心”也在向外延伸。

这正是京东提出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京东意在构建新型基础设施,通过自身数字化能力,提升社会各行各业的运转效率。

“不仅是零售,任何行业的本质其实在于高效的供应链,它也构成了行业的第一性。”廖建文指出,“京东要构建的这个新一代的基础设施,将支撑我们走过未来的十年。”

“野心”所向之处,京东也有自己的独特能力。作为兼具实体与互联网二元属性的企业,京东能够同时连接供需两端,深入洞察产业亮点及痛点。一方面京东在产销存+仓配管理中打造了顶级供应链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京东积累了先进技术与先进生态运营的经验。

据廖建文介绍,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将沿着从国内到海外、从商品到服务、从ToC到ToB、从物理到数智、从交易仓配后五节甘蔗到设计研发前五节甘蔗的路径,全面构建五位一体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该供应链包含了商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物流供应链和数智供应链,具有数智化、全链路、社会化三大特征。

京东数智化社会野心:重塑供应链基础设施,支撑未来10年

需要注意的是,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全链路、社会化的特点,注定了它将是一个开放生态。廖建文指出,全链路意味着从点到线,再到面,这个过程中京东必须与很多具有行业know-how的企业深度配合,运用其技术与这些深耕行业的企业共同将“十节甘蔗”串起来。

如果说全链路是从行业纵向而言,那么从横向来看便是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持续在价值链每个环节集成第三方能力为其所用,从而形成真正的基础设施生态,形成共创、互生、再生的关系。

“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压力还是很大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25%,相较之下欧洲国家约46%,美国已达到54%,“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像京东这样具有显著成效的只有7%,京东已经走出了很好的数字化道路,形成数字化样板标杆,希望京东在未来中国产业数智化过程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前沿技术探索

如果说推进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构建新一代基础设施是京东未来的十年愿景,那么在触达愿景的过程中,京东还梳理出了自己的路径。

“京东仍需要两条‘桨。“周伯文判断道,其中一条“桨”是开放生态的共创,另一条则是对前沿技术的探索。

技术是未来供应链畅想的基石和原点所在。“到2030年,企业无论是自建技术,还是借助生态的力量,都离不开技术的加持,都将成为技术企业,”周伯文称,“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更前沿的科技,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实践,加速推进产业数智化进入新的阶段。”

就此,京东探索研究院同日正式成立,将围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数据科学、工程与管理”、“去中心化计算”、“技术伦理道德”以及“科学与艺术”六大方向进行理论基础层面的颠覆式创新。

京东数智化社会野心:重塑供应链基础设施,支撑未来10年

据介绍,该研究院将面向全球招募最顶级的人才,预计未来3年每个领域将至少有3位以上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加盟,并鼓励青年科学家加入,致力于将他们培养成为未来行业的领军人物。

同时,京东探索研究院还将着眼于加速技术成果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落地,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例如,京东探索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诸如认知心理学等课题,包括对人们的冲动购物进行深层次研究,从而用技术手段引导人们的理性消费,让“购物也有后悔药可吃”。

京东探索研究院将坚持做有温度的技术,做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技术,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担当、风范。”周伯文表示,“京东内部拥有与业务贴合非常紧密的研究,研究院则会探索一些中长期的研究,它们采取的方法论与路径具有差异。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多样性所带来不同想法的冲击与碰撞,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3)
上一篇 2020-11-26 16:48
下一篇 2020-12-03 16:11

相关推荐

  • 刘强东的「真假兄弟」

    京东近期动作频频,从内部考勤调整到人员优化,再到涨薪和裁员,引发舆论热议。刘强东提出新版兄弟论,强调业绩好、爱拼搏的员工才是“兄弟”,意在改变工作低效、组织臃肿的现状。京东采销员工的大幅涨薪旨在激励一线员工,提高组织效率。同时,京东家医事业部的裁撤则反映出京东在寻求“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对未取得显著突破的业务进行调整。此举也暴露出京东等大厂普遍面临的“大厂病”问题,即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而出现的决策缓慢、创新力下降等管理和运营问题。各大厂纷纷寻求改革,以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灵活和高效。然而,改变组织架构、打破利益格局的难度很大,大厂们能否真正治好“大厂病”,尚有待观察。

    2024-06-20 TMT
    5.0K
  • 京东产发难逃IPO落空

    若无法撕掉身上沉重的地产标签,唯恐再冲击IPO的希望亦相当渺茫。

    2024-06-04
    6.3K
  • 经济“卷王”拼多多们,消灭供应链中间层

    失去渠道商,我们将失去什么?

    2023-12-18 TMT
    23.7K
  • 啥是总额法、净额法?从国联股份300亿收入凭空消失看上市公司财技那些事

    在大大的拼多多、业绩嘎嘎猛,被质疑年报的时候,国联股份说好的730多亿的收入,扭头就变成了400亿,一封公告硬生生干没了340亿,这是造了什么孽? 倒也不是说300多亿的业务没了,也不用太过紧张,对利润是没啥影响的,只是之前的700多亿收入是采用总额法确认的,而年报在审计过程中,公司难以取得或拥有部分交易与相关毛利率也就个位数的水平。 而净额法则可以隐藏收入,同时营造出高毛利的表象。比如国联股份,在前些年,虽然营业收入嗷嗷地涨,但毛利率水平是一年不如一年,2022年随着部分收入调整为净额法确认,毛利率明显上升。 从会计确认方法来说,总额法和净额法横跳,可以不同程度美化报表,或者放大/隐藏收入。但这玩意儿也不是你想怎么确认就怎么确认,核心逻辑在于你对于出售的商品是否具备控制权。同样是倒爷,如果我是真的进了一批货,然后找客户倒卖出去,我对这批货享有控制权,在此过程中也承担着货的减值等风险,那我就可以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同时确认相应的成本。但如果我纯纯的是个中间人,做的是平台,就像京东,淘宝做的是平台生意,至于谁卖、卖给谁、卖啥也无所谓,用净额法确认收入。而京东有自营的业务,虽然是倒卖,但对货物拥有控制权,用总额法确认收入。这也是为什么阿里明明利润比京东高,但收入规模却不及京东,在以收入规模排名的世界500强中,阿里的排名比京东靠后。 其实在编报表时,有很多类似的方法可以用来美化报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技”,比如存货的计价、折旧的计量、研发投入的处理等。在销售商品计算成本时,对存货的计价有多种方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计价。 举个例子,假设我之前一共进了A、B、C 3批货,成本分别是10元、20元、30元,那当我卖了一批货,卖的成本应该计作多少钱? 按照先进先出法,先进来的先出去,计作10元;按照后进先出法,后进来的先出去,计作30元;按照加权平均法,3批货的平均成…

    2023-05-12
    11.4K
  • 新宁物流让刘强东“马失前蹄”:近三年业绩巨亏13亿,股价暴跌七成,如今深陷内斗“漩涡”

    虎年开市以来,创业板首批挂牌上市28家公司之一的新宁物流(300013.SZ)突然爆发一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内斗,再度引发外界关注。 《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两度拒绝。目前监管已经介入,但管理层与股东仍然互不相让,甚至在公告中大打口水仗,上市公司称要阻止非法收购,两大股东则称是为完善公司治理。 在控制权争夺硝烟弥漫之际,新宁物流的经营状态更令人担忧。《眼镜财经》梳理,2009年上市至今的13年,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近三年不仅持续亏损,银行逾期贷款也在攀升中。曾被视作白衣骑士的股市场,上市以来的经营业绩以“惨淡”二字形容毫不为过。《眼镜财经》梳理,2009年上市至今的13年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亏损10亿元以上。 2009年至2015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26亿元、0.17亿元、0.09亿元、0.09亿元、0.05亿元、0.06亿元、-1.10亿元,长期在低位徘徊,除了2014年意外增长外,其余年度均在下滑,2015年陷入亏损。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明显改善,遗憾的是好景不长。2018年又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9年再度陷入亏损。2019年、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5.82亿元、6.12亿元。 今年1月26日,新宁物流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净利润为亏损0.80亿元至1.35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亏损1.40亿元至1.95亿元。 新宁物流解释称,原全资子公司亿程信息经营不善、产品竞争力下降等原因,收入及盈利能力下降,叠加疫情、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1年持续亏损。 在经营亏损的同时,新宁物流还爆发了财务危机,贷款逾期金额正在不断增加中。2月16日公司披露,新增了银行贷款逾期本金2900万元。截至目前,新宁物流已偿还逾期银行贷款本金505.46万元,公司及子公司累计逾期银行贷款金额为9994.54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

    2022-02-22
    2.9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