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A 2024多项研究聚焦IgA肾病 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显著改善肾功能

    近日,肾脏领域全球性学术盛会——第61届欧洲肾脏协会年会(ERA 2024)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此次大会上多项最新研究聚焦IgA肾病,并公布了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最新的研究结果。 其中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耐赋康®对肾活检诊断4年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获益更显著。另一项研究表明,耐赋康®治疗9个月带来的eGFR获益显著优于sparsentan(双效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持续治疗2年。 总体上,此次公布的最新结果表明,耐赋康®的治疗可以为肾活检诊断4年内、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并提示了诊断后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同时,与口服sparsentan相比,耐赋康®在肾功能保护方面更具优势。 据了解,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并已上升成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众多肾脏疾病中,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占所有病例的50%以上,而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类型。中国目前有约500万的IgA肾病患者,每年新增确诊患者超过10万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科主任张宏曾指出,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年龄较轻,易进展至终末期肾病。跟欧美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的IgA肾病患者疾病进展快,预后差。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慢性肾脏病的管理,“健康中国2030”已将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倡通过早筛早诊早治推动管理关口的前移。而慢性肾病的治疗核心在于延缓疾病进展。 据了解,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全批准的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已经于今年5月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耐赋康®经历了20年的研发历程,成为第一款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的非肿瘤药物,也是目前国内首个且唯…

    2024-06-04
    5.1K
  • 隆基绿能重回“榜一”难 一季度盈转亏 还有200亿存货面临减值风险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多晶硅和单晶硅片价格近期延续跌幅,对企业利润和产业洗牌产生影响。隆基绿能因光伏组件和硅片价格下降等因素一季度亏损23.5亿元。公司表示业绩受到光伏价格快速下行和产线迭代升级带来的减值影响。此外,高溢价地区关税政策变动和中国光伏市场缺乏利好面给行业带来压力。隆基绿能2023年营收微增,净利润大幅下滑,现金流也明显减少。同时,其竞争对手晶科能源业绩表现不俗,隆基绿能行业地位岌岌可危。隆基绿能选择将重心放在BC电池技术上,但该技术成本高、量产难度大,降成本时间表已给出。二级市场上,隆基绿能股价已跌超8成。

    2024-06-03
    3.1K
  • 大悦城REIT来了,多渠道引“活水”力争扭亏

    在本次披露的REIT信息中,却没了此前呼声很高的GIC的身影。

    2024-05-29
    3.0K
  • 云顶新耀合作伙伴Calliditas拟接受旭化成集团111.64亿瑞典克朗要约收购

    云顶新耀(1952.HK)合作伙伴 Calliditas Therapeutics AB(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ALT,纳斯达克斯德哥尔摩股票代码:CALTX)(以下简称“Calliditas”)宣布,旭化成集团(Asahi Kasei Corp.)提出以111.64亿瑞典克朗(约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alliditas,作为其在医疗保健领域国际扩张计划的一部分。此要约收购比Calliditas于5月27日收盘价溢价约83%。 2019年6月,云顶新耀与Calliditas签订独家授权许可协议,获得在大中华地区和新加坡开发以及商业化耐赋康®的权利。该协议于2022年3月扩展,将韩国纳入云顶新耀的授权许可范围。 Calliditas拟将被旭化成集团收购一事,将不会影响云顶新耀与Calliditas签署的交易条款,与此同时,云顶新耀对耐赋康®的销售预期也保持不变。要约收购完成后,云顶新耀也将与Calliditas及旭化成集团紧密合作,顺利完成衔接工作。 2024年5月14日耐赋康®首张处方在中国大陆成功落地,标志着这款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开始正式惠及中国大陆的患者,开启国内IgA肾病对因治疗的新时代。IgA肾病在亚洲人群中最为高发,且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相较于欧美等其他人群高56%,疾病进展更快。中国目前有约500万的IgA肾病患者,每年新增确诊患者超过10万人,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美国的IgA肾病患者仅约10-15万人。 耐赋康®于2023年11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上市申请批准,用于治疗具有进展风险的原发性IgA肾病成人患者。此外,耐赋康®也已在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获批,并于2023年底在中国台湾和韩国分别提交了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并成功获得受理。 关于耐赋康®(NEFECON®) 耐赋康®(NEFECON®)是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作为全球…

    2024-05-29
    3.9K
  • 300亿质押贷款背后,正在消散的万科信用与资本信心

    尚算优质的资产,是万科当前唯一的谈判筹码。

    2024-05-26
    7.0K
  • 江苏吴中加速布局医美业务,聚焦高端注射产品与重组胶原蛋白领域

    近日,江苏吴中(600200.SH)选择在医美业务板块发力,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研发的形式涉足重组胶原蛋白领域。 据悉,江苏吴中业务围绕“医药+医美”两个板块开展。医药板块主要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等领域,包括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盐酸阿比多尔片、注射用普罗碘铵等产品。 而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通过外部引进、合作研发和自主研发等方式进行相关产品管线的布局。 1月22日,江苏吴中所代理的

    2024-05-24
    6.0K
  • 江苏吴中艾塑菲童颜针获专家认可,医美业务迎来新增长点

    近日,江苏吴中(600200.SH)艾塑菲童颜针在北京等地开展学术会议,各地专家学者、行业大咖莅临现场,对艾塑菲童颜针给予了高度认可。 据悉,得到认可的主要原因与其强大的产品力有关。

    2024-05-24
    7.5K
  • 业绩滑坡,砂之船REIT最近有点烦

    多亏了砂之船集团的“保底”,砂之船REIT才能在面临收入波动时,亦能实现相对旱涝保收。

    2024-05-22
    3.1K
  • 酒店资产交易升温,多元资本逐鹿上海滩

    从去年以来的数宗成交来看,相关资产交易呈现买家多元化、投资规模小额化等特征。

    2024-05-22
    3.1K
  • 二度设立Pre-REIT基金,东久新宜再谋扩募

    推动更多园区进入公募REITs市场,已然成为东久新宜当前的工作重点。

    2024-05-22
    3.9K
  • 硅料下行周期,通威股份Q1亏损超7亿,全行业价格跌破现金成本

    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N型料成交价在4.10万元/吨至4.5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4.30万元/吨,周环比下跌5.08%。N型颗粒硅成交价在3.70万元/吨至3.9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跌6.25%。 2023年初至今,多晶硅产能持续扩张。然而,下游需求增长速度未能跟上上游供应扩张的步伐,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供应总量已现过剩。 《眼镜财经》注意到,产能过剩叠加库存高企,多晶硅价格持续压缩行业利润。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2024年Q1收入大“跳水”,营业收入下滑超过40%,并录得亏损。 对于业绩下滑,通威股份表示原因在于,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在这场持续已久的价格风波中,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已大幅下降。 然而,通威股份在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仍有40万吨硅料产能在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头部厂商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市场供需失衡或将更加严重。 产能过剩,价格大跌 硅业分会更新的报价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硅料价格下跌态势仍在继续。其中型料成交价在4.10万元/吨至4.5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4.30万元/吨,周环比下跌5.08%。N型颗粒硅成交价在3.70万元/吨至3.9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跌6.25%。 《眼镜财经》了解到,多晶硅处于产业链最上游,可制成多晶硅锭或单晶硅棒,据工信部统计,2023年国内高纯晶硅产量超143万吨,同比增长66.9%,供需关系由偏紧快速转为宽松。 事实上,多晶硅产能在2022年已严重过剩,产能可以提供超过310GW的组件使用,而当年新增的光伏装机约147GW,过剩量就超过了100%。行业虽高增长,但上游库存累积,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行。 由于供需关系失衡,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行,根据生…

    2024-05-22
    3.8K
  • “成都智造”杀出黑马 瑞迪智驱是如何炼成的

    今日(5月13日),瑞迪智驱(301596.SZ)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作为“成都智造”杀出的一匹黑马,瑞迪智驱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未来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主战场,它又将演绎出怎样的一番精彩? 这个生产商“行业中少有” 瑞迪智驱来自成都市双流区,全称“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它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国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是“行业中少有的”同时拥有电磁制动器、精密传动件和谐波减速机产品的生产商。 ⬆️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了解自动化设备领域的,至此可能已看得一头雾水:这是啥?这又是啥?这都是啥? 在揭开这些产品的神秘面纱之前,让我们先从熟悉的电梯说起吧。 为了让运行中的电梯准确地停在每层楼,确保进出的乘客和精准的楼层对接,我们需要使用到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就像汽车需要刹车来停止一样,电梯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刹车”来确保它可以在正确的位置停下来。 这个重要的安全设备,就是电磁制动器。 电梯日常的上上下下,需要它。在电梯遇到紧急情况时,失控或者发生电力故障,就更需要它来迅速制动电梯,以防止发生意外。 通常来说,一部电梯需要使用2-4个电磁制动器。你可以闭着眼睛想下,这个产品的市场有多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内电磁制动器产品历史上一直为国外垄断。目前我国很多的高端电梯所用的电磁制动器,仍以进口为主。 而瑞迪智驱作为较早从事电磁制动器自主研发的企业,通过多年不断的技术和工艺钻研,它生产的电磁制动器已成为中国电梯领域的主流制动器品牌之一,达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 凭借在电梯制动器上丰富的技术储备,天府财经网注意到,瑞迪智驱还成功突破了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并开始批量供货。 除了电磁制动器,瑞迪智驱的主要产品还包括精密传动件、谐波减速机等,它们都是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 以机器人…

    2024-05-13
    7.2K
  • 组件龙头晶科能源Q1业绩变脸,560亿项目一期投产即遇火灾

    继2023年营收、净利双双大涨之后,组件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今年一季度却上演“变脸”戏码。根据披露的一季报,晶科能源营收、净利同比双双下滑,扣非后净利润直降八成。这背后,是产业链价格持续“内卷”,企业利润空间一再受到挤压所致。事实上,业绩承压早在2023年第四季度就已有端倪。 《眼镜财经》注意到,晶科能源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仅投产一月的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近来遭遇火灾事故,该项目是晶科能源今年最重要的增量产能,预计将对2024年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盈利能力连续两季“退坡” 作为行业最早布局TOPCon电池技术的企业之一,晶科能源充分享受了TOPCon技术带来的红利。公司2023年组件出货中N型出货48.41GW,占比约62%。得益于组件出货量的增加和先进产品占比提升,晶科能源营业收入及经营业绩较2022年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实现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153.2%。 这也是晶科能源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去年大涨后,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却掉头向下。一季报显示,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30.84亿元,同比下降0.3%;归母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下降29.09%;扣非后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84.34%。 晶科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光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不同市场利润水平差异较大。公司作为全球化市场布局的一体化企业,在保证长期客户履约的前提下,短期盈利水平受部分低价市场压制。从利润端来看,晶科能源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4.21个百分点至9.58%。 报告期内,晶科能源实现总出货量为21907M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19993M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914MW,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19%。在目前光伏装机需求旺盛和在手订单饱满的背景下,公司第二季度预计…

    2024-05-10 资本
    1.9K
  • 站在极兔中东背后的“金主”,易达资本有何来头?

    对于有出海需求的企业来说,这家总部位于中国和沙特利雅得的风险投资基金,并不陌生。

    2024-05-10
    4.2K
  • Q4光速转亏,爱旭股份难逃业绩大滑坡,押注的ABC组件亏本卖

    2023年全年产业链价格波动对整体业绩影响显著。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在第四季度更加白热化。受电池、组件价格下跌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多重影响,爱旭股份(600732.SH)去年Q4归母净利润光速转亏高达11.31亿元,一把将全年业绩拖下水。 财报显示,2023年爱旭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约271.7亿元,同比下降22.54%;归母净利润约7.57亿元,同比下降67.54%;扣非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5.11%,为3.23亿元。不仅如此,这一跌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 爱旭股份在2021年首次推出自主研发的N型ABC电池产品后,高举高打ABC技术的鲜明旗帜,曾计划斥资百亿元扩产继续“押注”BC技术路线。然而,近期爱旭股份路径选择上出现“摇摆”,持续不断加码TOPCon产能建设项目。 《碳中和Daily》注意到,这背后原因无外乎:去年ABC组件业务的整体贡献度并不高,且亏本卖难以扛起第二增长级的大旗;基于现有客户被迫做出改变。 只不过,转型代价依然较高,其中资金缺口和融资压力是爱旭股份面临的首要考验。 Q4“断崖式”暴跌 爱旭股份去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大滑坡背后,一切都发生在2023年的四季度: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爱旭股份已经实现归母净利润18.87亿元,同比增长了35.77%,四季度则“断崖式”变脸为负的11.31亿元,同比下降220.09%,创下当年单季度最大亏损。这意味着爱旭股份在第四季度仅仅90多天里,平均每天要亏损1228.96万元。 如此转亏速度,堪称光速。缘何如此?爱旭股份的产品包括电池和组件,从2023年初开始,整个光伏产业链从供不应求反转到供过于求,产品市场价格自此进入下跌模式。 截至2023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已超900GW,远高于同期全球需求值525GW,明显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同年也在一路下跌。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市场上多笔组件集采业务中均出现…

    2024-05-08 资本
    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