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务压顶流言难止,万科找上了“不差钱”的GIC
GIC对于与万科的后续合作,此刻或许也有着更多的考量。
-
赵柏基与张勇,失落的“安达信黑帮”精英们
无论是赵柏基还是张勇,这些曾经的“安达信黑帮”精英们,似乎在同一时间在不同领域遭遇到了职场的困顿时刻。
-
爱旭股份押注BC路线前景难料 业绩变脸之际 连投TOPCon项目被指“骑墙”
爱旭股份(600732.SH)连续披露的扩产计划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其技术路线变化的疑问,其背后同样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 下一代光伏技术正在展开新一轮角逐,爱旭股份此前发布了业内首款双面BC组件,以填补集中式电站市场空缺。这是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官宣重点投入BC技术路线之外,又一家押注BC路线的光伏企业。 《眼镜财经》注意到,爱旭股份早在2021年就首次推出自主研发的N型ABC电池产品,今年伊始,曾计划斥资百亿元扩产继续“押注”BC技术路线,不过公司近期持续加码TOPCon产能建设项目,路线选择上出现了“摇摆”。 除了对义乌基地PERC电池产能升级改造为TOPCon电池产能外,3月18日晚间,爱旭股份公告披露,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民政府签署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下称滁州项目),其中,一期年产15GW,投资金额60亿元,采用N型TOPCon技术。 上述项目也是爱旭股份近一个多月以来第三次宣布投建大项目,加上此前济南和义乌的项目,合计投资总额超过180亿元,而截至2023 年三季度末,爱旭股份货币资金为48.82 亿元,同期各类有息负债超过50亿,连续披露的扩产计划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其技术路线变化的疑问,其背后同样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 BC技术投资成本高昂,爱旭股份“借道”TOPcon 《眼镜财经》注意到,早在去年光伏行业技术路线更迭之际,爱旭股份彼时就展现了对N型BC技术路线的选择。不过彼时业内风口主要围绕N型变革和钙钛矿叠层等技术,直至2023年9月,光伏行业龙头隆基绿能高调表明加入BC阵营后,更多的目光才聚焦到这一路线上。 2023年12月20日,爱旭股份正式推出业内首款高双面率ABC组件。但《眼镜财经》注意到,直至该年上半年,爱旭股份才在半年报中透露,公司 ABC 组件已实现部分销售,平均单瓦不含税收入约2.20元。 而同期,公开数据显示,光伏组件6月最高价已经…
-
保障房REITs收入“垫底”,红土深圳安居REIT启动扩募
如顺利,红土深圳安居REIT将成为首只完成扩募的保障房REITs。
-
出租率承压,红土盐田港REIT等待市场“春天”
从目前来看,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或许可为仓储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转机。
-
IgA肾病市场再现年内最大收购案!80亿黄金赛道揭示国内药企巨头抢先布局
近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福泰制药,以下简称Vertex)发布公告,将以每股65美元的价格,总计约合49亿美元(约合354.54亿元人民币)收购Alpine,去年6月,诺华就曾以35亿美元收购Chinook Therapeutics,在不到一年间,lgA肾病市场连续诞生两笔百亿级别收购案,不仅彻底点燃了市场情绪,也让国内各大药企巨头对于这一细分黄金赛道持续投入关注并抢先布局。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lgA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预计2025年全球IgA肾病患者总数将达到近1000万,其中,中国约有500万人受IgA肾病困扰,数量远超欧美孤儿药人群,且80%患者处于青壮年,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下。全球IgA肾病治疗药物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5.67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1.96亿美元(86.5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16.1%;而中国的IgA肾病治疗药物市场预计也将从2020年的0.37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0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4.6%,从患者数量到市场增长率都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数百万级的患者人数,意味着国内lgA肾病细分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目前已有国内药企开始抢跑这一细分赛道,据悉,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是云顶新耀同类首创的靶向肠道黏膜免疫调节剂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Nefecon®),已于去年11月获批国内上市,因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被列为中国首款非肿瘤药物被纳入突破性治疗的品种。去年12月,耐赋康®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被多位全球顶级专家评价为多年来原发性肾病领域的重大突破。 市场前景可期,也令云顶新耀近年来进入布局“加速期”。耐赋康®在前期博鳌及中国澳门的项目中已有数百名患者获得治疗,超过2万患者登记加入慈善基金会的IgA肾病项目。在肾病领域,云顶新耀还布局了EVER001胶囊—具有全球权益的新…
-
云顶新耀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全年营收1.26亿元 实现超预期增长
3月28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正式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多项业务取得突破性成长:得益于两款核心产品依嘉®和耐赋康®的成功商业化上市,2023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26亿元,同比增长884%,大幅超出预期;得益于采用聚焦、高效、精干的商业模式及精细化管理,2023年运营成本大幅减少4.76亿元,同比下降33.7%,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大幅收窄6.26亿元,同比下降46.7%;财务状况稳健,2023年底现金储备达23.5亿元,可支持多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告显示,随着重磅创新产品的成功上市,以及产品管线中其他药物临床开发和注册上市工作的稳步推进,云顶新耀已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转型升级成为一家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企业,完成集研发、临床、生产、商业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整合。公司预测到2024年底将有三款产品上市,并设定了7亿元的收入指引,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对此,云顶新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2024年将是公司商业化的关键之年,近期云顶新耀进一步升级了双轮驱动模式来实施管线增长战略,即自主研发和授权引进并成功商业化,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技术平台开发的肿瘤疫苗将于今年进入临床试验,同时也将在今年扩大授权引进工作,“这一双轮驱动模式能让公司在核心领域通过与现有的临床和商业化能力形成协同效应,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权益的产品”。 两款重磅产品成功商业化上市 云顶新耀自我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 云顶新耀2023年公司总收入增长大幅超出预期。罗永庆认为取得出色营收表现的关键原因是以聚焦、精干的原则构建了高效的商业化模式,并实现了依嘉®和耐赋康®成功商业化上市。2023年3月,依嘉®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患者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并于同年7月下旬在中国大陆上市,覆盖约300家核心三甲医院。依嘉®凭借其抗菌谱广、…
-
基石药业2023年财报出炉:聚焦研发 ROR1ADC取得突破性临床进展
近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02616.HK)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及近期业务进展。数据显示,2023年基石药业总收入为4.638亿元人民币,其中商业化收入3.681亿元人民币;公司财务状况稳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储备为10.3亿元人民币。 据年报披露,2023年以来基石药业取得多项关键业务进展:精准治疗药品销量持续攀升且地产化进程顺利,积极拓展并建立了与多家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多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舒格利单抗出海在即,管线2.0重磅产品CS5001(ROR1 ADC)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优异,早期产品线不断加强。 对此,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兼研发总裁杨建新博士表示,2023年对基石药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在商业合作、产品管线、及临床开发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基石药业将把战略重心聚焦于差异化创新药的研发,坚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策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公司商业化和产品管线的全面发展,我们期待登陆国际市场,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创新药物,并持续为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创造更大的长期价值。” ROR1 ADC临床数据优异 聚焦研发早期管线进展迅速 首次人体试验的最新结果表明,基石药业潜在同类最佳ROR1 ADC——CS5001在多种晚期、多线经治的实体瘤和淋巴瘤中均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CS5001也是目前首个对实体瘤具有临床抗肿瘤活性的ROR1 ADC。目前CS5001正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同步开展剂量爬坡和扩展,临床进展全球第二,预期将于2024年底前启动注册性临床试验。基石药业将于近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布CS5001的详细临床数据,预计将于2024或2025年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据了解,ROR1靶点具有广谱抗肿瘤性,首款处于临床I期的ROR1 ADC被跨国药企以27.5亿美元获得,预期这款具有多重差异化特征的CS5…
-
关注函回复难产,还被原材料商起诉,聆达股份跨界光伏失败了吗?
光伏跨界潮水退去,“裸泳者”最终现形。聆达股份(300125.SZ)在停产停建、银行账户冻结后,本该于3月25日进行回复的交易所关注函,也宣布延期回复。此前,公司的2023年度报告也宣布延期。 聆达股份子公司嘉悦新能源一期主要生产的是P型光伏电池,占总营收比例超过90%。由于N型光伏电池的快速应用,P型光伏电池、组件经历了大幅度降价,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电池厂正遭到成本与销售的两头挤压。 3月26日,聆达股份收于7.82元/股,总市值20.93亿元。《碳中和日报》注意到,2022年8月,聆达股份股价一度达到36.67元/股,时至今日,公司市值距离高点降幅约78%。 关注函延期回复 3月15日晚间,聆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受技术迭代、光伏产业链价格等因素影响,为减少损失及整体经营风险的角度考虑,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停产时间至2024年4月15日。 根据媒体报道,公司实际停产时间或已更早。3月18日,深交所对聆达股份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停产的具体时间,公司是否按照《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及时披露停产公告,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情形。 此外,还要求聆达股份补充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光伏电池片主要技术路线、毛利率等情况,以及此次停产的主要原因及具体影响;补充说明为恢复生产拟采取的主要应对计划,能否按相关计划及时、有效恢复生产,并充分提示无法恢复生产的风险;结合公司人员配置、技术研发和储备、核心设备采购、经营模式、与同行业公司的竞争力差异、获客能力等,补充说明前期通过金寨嘉悦新能源跨界投资光伏电池片业务是否稳健、审慎; 同时,聆达股份还需补充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相关产线厂房、设备等资产是否存在减值风险;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当前光伏电池片库存及跌价准备计提情况,结合当前市场价格情况说明是否充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关…
-
mRNA技术叠加AI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致力重塑产业格局
科学研究发现,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个“中间人”,负责传递信息,mRNA就是这个“中间人”。 mRNA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将先进的mRNA技术平台与
-
江苏吴中AestheFill®童颜针中文名为艾塑菲 NMPA获批进口童颜针
2024年3月25日,第13届上海整形美容论坛暨第23届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外科大会于上海璀璨启幕,行业大咖,济济一堂,熠熠生辉。 江苏吴中(600200.SH)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以此次上海整形科技周为契机,特邀先锋医者携手揭启,共同见证中国大陆地区首款进口童颜针
-
创新成都酒旅融合,水井坊酒中美学不止于《醉锦图》
成都,中国十大古都居其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居其一,中国文化艺术之都居其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第一,能把杜甫、李白、苏东坡中国诗酒三圣全部聚齐的名酒都市则是唯一。 成都,也是唯一一个坐落在2000多万人口超大城市的白酒产区。这里的生态、工艺和人文优势形成了天府浓香文化的独特“活态传承”。 千年历史底蕴、古老巴蜀文化、茶馆烟火人间、码头市井百态、酒香四溢的街巷……在这样一座城里享受美酒美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成都首条酒旅融合线路——合江亭 近日,在这座城市生生不息600余年的水井坊,在成都市文旅局的指导下,联合成都旅游景区协会共同推出了成都首条酒旅融合路线——《春饮一壶酒,古今穿越600余年》。 这条首个由都市白酒品牌与文旅一起推出的体验路线,带着对酒中美学表达的全新探索,创新消费者体验“成都风味”美好生活的新形式,通过地域文化和产区文化的活化赋能,“由内而外”地焕活酒文化的灿烂脉络,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巴蜀文化娓娓道来,让充满诗意酒香的成都生活徐徐展开,向世界展现了成都浓香白酒的美学基因。 首条酒旅融合路线(部分) 一缕酒香,联动天府文脉 物产富饶的成都平原,从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源头宝墩文化和金沙文化,到成为司马相如、扬雄、苏轼等文坛领袖的故乡和李白、杜甫、陆游等诗词大家的精神栖息地,再到获得历代文人墨客的集体注视,“一入蜀中创作宽”,千年文脉如同奔腾往复的锦江水经久不衰。 同时,成都产区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酿酒宝地。温润的气候、独特的土壤和微生物生态,孵化了成都白酒的独一无二浓香品质,在良好的城市经济和人文发展中,成就了成都酒文化的兴盛。 在历史和文化的脉动之中,水井坊早已和这座城市相互融合,承载着成都的风味和文脉,与这座城市的生活美学和气质风华相生相伴。600多年不间断酿造的活态古窖池,以及窖池中持续生香的“一号菌群”,就是水井坊与成都融合…
-
喧哗中的坚持 舍得酒业70亿营收的含金量
在一片沸腾的产业喧哗中,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又该怎样乘风破浪并稳健前行? 刚刚披露了2023年年报的舍得酒业(600702.SH),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年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比增长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去年复杂的经济和消费环境下,舍得酒业的这个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要知道,2023年是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和分化之年”。 这是中国酒业协会《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的。同时,该报告预测: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周期进一步深调,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酒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倍增。 对于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经营答卷,资本市场自然给出了积极回应。 中泰证券的研报就认为,舍得酒业年报符合预期,收现回款质量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3月21日上午开盘,白酒指数发力上涨。舍得酒业涨逾5%,其他酒企如泸州老窖(000568.SZ)、今世缘(603369.SH)也涨逾2%。 01 持续增长的秘密 舍得酒业的营收得以持续增长,与一个“战略”有关。 据2023年年报透露,那就是“老酒战略”——正是公司持续推进该战略,老酒品质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品质之上,唯有老酒”。2019年,基于生态酿酒、坛储技艺等多重领先优势,舍得酒业率先在行业里提出了“老酒战略”。 可以说,“生态”+“老酒+科创”,搭建起了舍得酒业产品品质的护城河。而始于明清至今仍升腾着酒香的泰安作坊、国家级非遗技艺加持下的“六老技艺”、原坛原酒原址的贮藏方式,则融合凝聚成为老酒价值的重要内涵。 舍得酒业在“老酒战略”上的真实与坚持,映射在企业经营上,就让它拥有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从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表现来看,2023年舍得酒业中高档酒实现收入56.55亿元,同比增长15.96%。 “老酒战略…
-
汤臣倍健2023年盈利同比双位数增长,梁允超称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3月18日晚间,汤臣倍健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94.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4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6.01%。 科学营养多品牌全品类扩张 夯实龙头地位 2023年被誉为VDS行业新周期元年,是充满机遇也极具挑战的一年。整体来看,行业持续扩容。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为2253亿人民币,增速约为11.6%。其中,行业线下承压,线上保持快速增长,且呈现多品类细分发展趋势,不同品类表现有差异,竞争也日益激烈。 面对市场变化,汤臣倍健按照多品牌、大单品、全品类、全渠道、单聚焦的战略方向,全年业绩稳中有进。据欧睿数据*,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汤臣倍健份额为10.4%,市场份额略有提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与5.4%。 财报显示,境内业务方面,2023年主品牌“汤臣倍健”全年实现收入54.00亿元,同比增长21.48%;“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46.84%;境外业务LSG营业收入为2.11亿澳元,同比增长22.38%。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收入约占境内收入的58.10%,同比增长12.39%;境内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7.53%。 2023年国内VDS线下承压,中康CMH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店VDS整体增速为-5.4%,汤臣倍健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达34.3%,保持第一。其中,汤臣倍健或旗下子品牌多品类位于线下市占榜前五,“蛋白粉”、“鱼油”品类以53.6%、36.4%的线下药店市占率,位列品类第一。 国内线上渠道增量明显,行业占比稳步上升,保持快速增长。头部企业汤臣倍健的多品牌、全品类、多渠道的电商矩阵也日益成熟。其中,抖音兴趣电商板块增速达172%,且在核心电商销售前10…
-
汤臣倍健梁允超:风起云涌VDS新周期
3月18日晚间,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46)发布了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94.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01%。董事长梁允超同步发出致股东信,表示公司既要坚守“产品力”,以强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也要保持品牌力和市占率的目标兑现。未来,汤臣倍健将坚持科学营养战略,日拱一卒,聚昪VDS 新周期,2024年在兑现中跨越关卡。 致股东信全文原文如下。 2024汤臣倍健董事长致股东信 尊敬的汤臣倍健股东: 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销售收入94.07亿元,同比增长19.66%,实现归母净利润17.46亿元,同比增长26.01%。这个数字剔除全行业性的阶段性高增因素外,客观来看,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为2253亿人民币,增速约为11.6%。汤臣倍健份额为10.4%,市场份额略有提升,稳居第一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与5.4%。 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人均消费23.3美元,增长11.5%,人均消费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22%。 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渠道结构变化再次加剧,线上渠道预计占比56%,直销渠道20.8%,药店16.4%,现代商超1.4%,其他渠道5.4%,直销渠道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中康CMH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店膳食营养补充剂整体增速为-5.4%。汤臣倍健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稳居首位。 过去的2023年是膳食营养补充剂(VDS)新周期开启的第一年。后疫情时代全民健康意识迸发,2023年1月份增强免疫力等品类需求井喷式爆发,VDS行业渗透率短时间完成快速提升。 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电商渠道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增速均超过46%,之后下滑至第四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