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石药业2023年财报出炉:聚焦研发 ROR1ADC取得突破性临床进展

    近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02616.HK)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及近期业务进展。数据显示,2023年基石药业总收入为4.638亿元人民币,其中商业化收入3.681亿元人民币;公司财务状况稳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储备为10.3亿元人民币。 据年报披露,2023年以来基石药业取得多项关键业务进展:精准治疗药品销量持续攀升且地产化进程顺利,积极拓展并建立了与多家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多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舒格利单抗出海在即,管线2.0重磅产品CS5001(ROR1 ADC)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优异,早期产品线不断加强。 对此,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兼研发总裁杨建新博士表示,2023年对基石药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在商业合作、产品管线、及临床开发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基石药业将把战略重心聚焦于差异化创新药的研发,坚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策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公司商业化和产品管线的全面发展,我们期待登陆国际市场,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创新药物,并持续为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创造更大的长期价值。” ROR1 ADC临床数据优异 聚焦研发早期管线进展迅速 首次人体试验的最新结果表明,基石药业潜在同类最佳ROR1 ADC——CS5001在多种晚期、多线经治的实体瘤和淋巴瘤中均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CS5001也是目前首个对实体瘤具有临床抗肿瘤活性的ROR1 ADC。目前CS5001正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同步开展剂量爬坡和扩展,临床进展全球第二,预期将于2024年底前启动注册性临床试验。基石药业将于近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布CS5001的详细临床数据,预计将于2024或2025年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据了解,ROR1靶点具有广谱抗肿瘤性,首款处于临床I期的ROR1 ADC被跨国药企以27.5亿美元获得,预期这款具有多重差异化特征的CS5…

    2024-03-27
    2.7K
  • mRNA技术叠加AI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致力重塑产业格局

    科学研究发现,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个“中间人”,负责传递信息,mRNA就是这个“中间人”。 mRNA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将先进的mRNA技术平台与

    2024-03-26
    3.9K
  • 汤臣倍健2023年盈利同比双位数增长,梁允超称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3月18日晚间,汤臣倍健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94.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4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6.01%。 科学营养多品牌全品类扩张 夯实龙头地位 2023年被誉为VDS行业新周期元年,是充满机遇也极具挑战的一年。整体来看,行业持续扩容。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为2253亿人民币,增速约为11.6%。其中,行业线下承压,线上保持快速增长,且呈现多品类细分发展趋势,不同品类表现有差异,竞争也日益激烈。 面对市场变化,汤臣倍健按照多品牌、大单品、全品类、全渠道、单聚焦的战略方向,全年业绩稳中有进。据欧睿数据*,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汤臣倍健份额为10.4%,市场份额略有提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与5.4%。 财报显示,境内业务方面,2023年主品牌“汤臣倍健”全年实现收入54.00亿元,同比增长21.48%;“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46.84%;境外业务LSG营业收入为2.11亿澳元,同比增长22.38%。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收入约占境内收入的58.10%,同比增长12.39%;境内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7.53%。 2023年国内VDS线下承压,中康CMH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店VDS整体增速为-5.4%,汤臣倍健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达34.3%,保持第一。其中,汤臣倍健或旗下子品牌多品类位于线下市占榜前五,“蛋白粉”、“鱼油”品类以53.6%、36.4%的线下药店市占率,位列品类第一。 国内线上渠道增量明显,行业占比稳步上升,保持快速增长。头部企业汤臣倍健的多品牌、全品类、多渠道的电商矩阵也日益成熟。其中,抖音兴趣电商板块增速达172%,且在核心电商销售前10…

    2024-03-18
    1.7K
  • 股价7个月翻5倍、营收8年增长24倍,这才是A股真正的“大牛股”!

    2015年-2019年医美市场5年间,每年保持28.9%的增速;尽管2020年开始,受3年新冠疫情影响,有所放缓,但全球医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中国的医美市场更是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美市场,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能力,孕育出一个“巨无霸”企业,也就顺理成章。 就在2月26日发布的2023年业绩快报中,锦波生物营收7.8亿元,同比增长99.96%;净利润约3亿元,同比增长174.61%。结合前三季度的综合财报,这已经是上市7个月以来股价上涨近5倍、A股名副其实的“明星股”;如果再联系到它2015年至今营收增长24倍、利润增长18倍的惊人纪录,股市中的“大牛股”,同行中的增速王也是实至名归。如何从资本弃子摇身一变成为股市明星,锦波生物的成长值得深思。 如何成就医美界“一枝独秀”的宠儿? 仅以业务来看,锦波生物主要产品为重组胶原蛋白、抗HPV生物蛋白等产品为核心,围绕让女性变美、抗衰老等常见的医美领域,历经数年,充分构建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输出矩阵。区别于同行和同类别的产品,为了有效避免产品同质化和千篇一律的“内卷”,锦波生物这些年在研发投入舍得真金白银的下功夫,在2020年-2022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保持14.74%、12.45%、11.64%,远超行业的6%平均水平,持续的高投入,方有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品上市,在业绩和口碑上获得多方认可。在2021年、2023年获批三类医疗器械,为其贡献了绝大部分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新产品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覆盖终端医疗机构达1500家,并且还是欧莱雅这样新晋网红品牌的主要原料供应商,加上胶原蛋白在医美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属性,锦波生物刚上市股价就获得非常强劲的走势,去年年底一度达到298.2元\股的高度,市值也顺利突破200亿元。这也显示了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的生产和销售,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在该赛道拥有诸多优势,无…

    2024-03-11
    8.7K
  • 江苏吴中:AestheFill®全国导师注射交流会爆品童颜针博鳌论道

    近日,江苏吴中(600200.SH)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联合博鳌乐城培训中心与ARSMO华韩(海南)美容医院,于博鳌乐城国际医学产业中心共启「艾童颜 塑未来」

    2024-03-06
    11.0K
  • 基石药业(2616.HK)发布自愿公告 将在三月底公布年度业绩公告以及本公司计划

    3月4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2616.HK)发布自愿公告称,基石药业继续正常经营业务,且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并无重大变动,公司业务基本按计划进行。 基石药业专注于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药物。去年12月,基石药业对外公告了各项业务进展,包括ROR1 ADC(CS5001)的阶段性数据、择捷美®(舒格利单抗)的海外进展,以及与三生制药、艾力斯的战略合作。此外,基石药业多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基石药业去年年底以来一系列的动作有利于不断发展和扩大其自身的优势,将战略及管理重心放在研发阶段,推进更多差异化创新药的研发上市。今日基石药业盘中发生异动,或是由于基石药业-B被调出港股通所致。 基石药业公告称,有关本公司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的更多信息将在本公司定于三月底发布的年度业绩公告以及本公司计划在年度业绩公告发布后召开的投资者介绍会上提供。

    2024-03-04
    2.7K
  • 片仔癀股价比巅峰时蒸发超1600亿,但对于中药界未必是坏事!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对于里面的高价药印象深刻,看完不得不感叹“疾病猛如虎”,很多疾病一旦来袭,天价治疗费确实是普通人难以负担的经济之殇。然而,相比于那些重症疾病的用药,简单的红、肿、热、毒、痛,也可也让一剂原本不被重视的中药“封神”,价格一路飙升到1600元一粒,以1粒3克来算,平均每克533元,堪比400块\克的黄金还贵。这就是被称为“中药茅台”的片仔癀,这个被投资者和资本视为价值千金、一粒难求的神奇丹药,过去几年不仅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也是极具升值空间的投资对象。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资本市场历来是“眼见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往日有多风光,日后就有多落寞,毕竟没有哪个企业会长盛不衰,也没有哪个行业会一直处于高位,不会受市场起伏左右。片仔癀的“封神”之路,到如今的原形毕露,股价比巅峰时跌去超过1600亿元,也正说明了资本无情、市场无常、业绩有浮沉的自然规律,一个昔日被吹捧成“神药”的中药品牌,逐渐回落,对于中药界反其实不是坏事,反倒是一种警醒。 回顾片仔癀的封神之路:“神药”如何诞生? 任何一个被资本吹上天、捧杀神坛的产物,都需要具备浓重的神奇色彩,要么就是一个颇具煽情的传奇故事,或者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怀故事。而片仔癀无疑三者皆有,颇似古代那些被王公贵族、宫廷御用视为神物的灵丹妙药。在成为“神药”之前,首先得有一个传奇故事来煽情。传说明代的一个御医逃离皇宫,带着宫廷秘方到了福建漳州,然后能普济救治众生、功效立竿见影的“神药”就此散落民间,红、肿、热、毒、痛等诸多病症,在当时医学极度落后的古代,足以要了普通老百姓的命,但因为有了片仔癀这个流落民间的秘方“神药”,许多人因此得救,片仔癀神奇的功效也由此代代相传,造福民间。如果说仅有的传说色彩还不足以让其封神,那1972年作为中日邦交的“国礼”,片仔癀被赠予前日本首相,而且还被日本社会奉若…

    2024-02-24
    9.3K
  • 亚虹医药以专科战略开启商业化之旅 核心管线希维她®将于2024Q2提交NDA

    最近两个季度,亚虹医药专科化战略再进一步,取得多重进展。研发方面,用于非手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光动力药械组合产品希维她®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并预计2024年二季度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用于膀胱癌诊断及手术的药物海克威®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且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用于膀胱癌的唯施可®与PD-1抑制剂百泽安®联合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临床试验完成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并取得积极结果;唯施可®单药治疗未经治疗的中危非肌层浸性膀胱癌(NMIBC)的III期临床试验处于临床入组阶段;唯施可®与化疗灌注联用用于二线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NMIBC临床结果虽未达预期,但为后续临床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商业化方面,亚虹医药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迪派特(培唑帕尼片)和另一款抗癌药物欧优比(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已在去年四季度贡献收入。随着新品种持续上市,其专科商业化道路已正式开启。 药企物种里有一类,擅长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专科药物领导者。比如专注于皮肤科疾病治疗领域的LEO Pharma和以攻克人体疼痛为己任的Grunenthal,年度营收折算人民币后均稳超百亿,市场地位稳固。亚虹医药是采用这类发展哲学的典型,在研管线聚焦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领域,谋求诊疗一体化和海内外市场联动。对于立项、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的创新药企三部曲,亚虹医药管理团队有哪些独到认知,以下稍作探究。 深眸——洞察临床需求缺口和快速增长机遇 亚虹医药泌尿生殖产品管线汇总(图一)中显示,宫颈癌前病变和膀胱癌是重点立项领域,这种选择与其洞察临床需求缺口和快速增长机遇密切相关。 图一:泌尿生殖系统产品管线 宫颈癌主要由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特点是要经历癌前病变,可分为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HSIL。约20%的HSIL在10年内进展…

    2024-02-21
    2.1K
  • 取证两周后火速签约上线 江苏吴中AestheFill童颜针爆品雏形已初现

    在2024年2月2日,江苏吴中的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宣布与上药康德乐(上海)医药有限公司(简称“”上药”)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完成签约仪式,签约的战略合作内容主要为商业配送,另外还包括了客户资源协同拓展、品牌协同提升、市场渠道联动等方面。 双方的此次合作是为了共同加快推进新获批的“

    2024-02-04 大健康
    3.5K
  • 新康美涨停有望摘帽!广药集团将助力康美实现扭亏为盈?

    近日ST康美(SH600518)发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告表示,经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0万元到1.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受此消息影响,ST康美开盘即涨停,截至中午收盘报1.89元/股,涨幅封顶达到5%。在扭亏为盈后,ST康美“摘帽”或也将提上日程。 从“黑天鹅”再到如今扭亏为盈,从 面临退市、破产清算双重危机到如今逆市翻盘有望摘帽,康美“涅槃重生”的背后,广药集团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广药助力新康美,一场涅槃重生之旅 康美药业一度被外界视为“陷入绝境”,昔日的“千亿白马”总市值曾一度跌落到不足250亿元,而逆转这一切的正是广药集团。康美于2022年1月25日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选举赖志坚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广东神农氏为公司第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据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神农氏背后控股股东为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赖志坚为代表的3名非独立董事皆是出自广药系。正是广药为康美带来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阔斧性改革,才让康美迎来真正的蜕变。 企业的发展归根于人的发展,在广药集团托管康美药业后,广药团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一支近百人的专业团队为康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据官网公示,在康美对外公布的19名高管人员名单中,至少有13名来自广药系,且都拥有专业技能储备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尤其在中药领域。这让康美在实现了管理层之间大换血的同时,不至于让公司业务出现断层式接替。为了确保康美药业的稳定发展,广药也对康美组织架构也进行了重新优化。调整后的架构主要分为三层次,第一层次,设立4大业务单元适配战略业务板块及渠道战略,第二层次,设立品牌中心、供应链中心及研发中心3个中台部门,第三层次,设立研究院、人力资源部、信息及数字化部等13 个后台部门集中共享赋能,全面配合公司战略具体实施。 为了提升康美药业核心竞争力,自接管康美以来,…

    2024-01-29
    1.7K
  • “童颜针”再获批医美新星热度不减 江苏吴中手握超8年代理权

    长期以来,人类医学领域的三大追求可以分为祛病、延寿和驻颜,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技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如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驱除病痛地同时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而对古今中外爱美之人来说,去寻找更科学、更安全且更有效的“驻颜术”,则是一种更持久不懈的追求,激励无数医学人士深入钻研的同时,也激发了海量商业机会。 近年来,因生物相容性强,且注射后一段时间可自我降解的特性,“童颜针”成为美容界新宠,不少明星亲身实践的效果让该美容方式迅速打响知名度,同时随着监管层面对于“医美再生注射剂”的开放态度以及多个厂商有关产品的获批,“童颜针”在医美领域的关注度进一步“升温”。 1月22日,江苏吴中孙公司达透医疗代理韩国公司REGEN Biotech,Inc.的童颜针产品

    2024-01-28
    5.3K
  • 江苏吴中孙公司产品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有利于丰富医美产品线

    1月22日,江苏吴中(600200.SH)发布公告称其孙公司达透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聚乳酸面部填充剂

    2024-01-22
    4.3K
  • 组建免疫和炎症疾病科学顾问委员会 西比曼加速自免疾病治疗布局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自免患病人群总数预计5亿以上,我国主要自免疾病患者近4000万人。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疾病市场,现阶段,自免领域仍有大量适应症缺少上市药物,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巨大。自免疾病治疗正成为创新药企的下一个必争之地。 1月2日,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免疫疾病创新细胞疗法发现和开发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西比曼生物科技组建由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四位杰出科学家、医学家组成的免疫和炎症(“I&I”)疾病科学顾问委员会(“SAB”),旨在造福更多饱受自免疾病困扰的患者。 曾任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董事会成员的Peter Lipsky博士对西比曼通过创新的细胞治疗平台推进对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给予高度认可,他认为针对特定自身免疫疾病同时靶向B细胞和浆细胞的策略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西比曼在解决这些患者未得到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上带来了更多的潜力。 据了解,Peter Lipsky博士曾担任风湿病基金会医学和科学委员会主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国家关节炎、肌肉骨骼和皮肤病研究所(NIAMS)的院内研究项目主任以及自身免疫分支主任。此前,Lipsky博士曾获得多项殊荣,包括Carol Nachman奖、美国风湿病学会杰出研究员奖、Lee Howley奖和日本风湿病奖。他已发表超过750篇研究论文,并曾担任《免疫学杂志》《风湿病研究与治疗》和《自然评论风湿病》杂志的编辑。与此同时,Peter Lipsky博士也是AMPEL BioSolution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西比曼SAB团队除了Peter Lipsky博士之外,另外三位是:Mary Crow博士、Maria Dall’Era博士和Thomas Dörner博士。 来自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荣誉首席医师、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医学教授以及其医学科学研究生院的免疫学教授Mary Crow博士曾荣获风湿病基金会颁发的…

    2024-01-04
    4.0K
  • 震荡行情下价值背离愈发明显 2024年基石药业值得关注的三大看点

    最近整体大盘行情震荡,甚至有股友调侃发起了“2800”点保卫战,生物医药板块也在整体寒冬背景下下跌明显,不少创新药企业尤其是港股医药股在过去的两周时间甚至下挫了十个点以上,各种跌破新低,价值背离越发明显。 但是医药行业归根到底还是成长性行业,行业增速略高于GDP增长,而且今年应该说大家都看到了行业的希望:医保局支持创新药纳入医保、创新药出海的突破、公司之间的BD合作……因此我判断整个港股医药股已经进入到了底部区间。至于在底部区间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还要等待反腐风暴趋缓,行业价值不断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倒是可以重点关注近期变动较多的企业,例如基石药业。 前几天,基石药业对外公告了近期的各项业务进展,包括ROR1 ADC(CS5001)的阶段性数据、择捷美®(舒格利单抗)的海外进展,以及近期与$三生制药(01530)$、$艾力斯(SH688578)$ 的战略合作等。应该说信号非常明显,那就是高成本的管线商业化运作能减负就减负,以适应目前市场行情的变化。 很多股友比较悲观,其实倒也不必。适者生存,企业根据行业环境的变化选择“变大“或者”变小“也都是情理之中。展望2024年,基石药业在我看来重点有三大看点。 看点1:ADC 未来爆款预期,CS5001临床快马扬鞭 ADC药物具备替代传统化疗的潜力,市场空间广阔。ADC将精准靶向的单克隆抗体同具备细胞杀伤毒性的小分子药物结合在一起从而兼具有效性和 靶向性,单药形式主要应用于肿瘤领域末线治疗,能够克服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局限性。自2019年Polivy获批以来,ADC创新时代正式开启,近年来 共10项ADC药物获批,当前全球一共15款ADC药物获FDA批准上市,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3-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将从114亿美元增长至 647亿美元,CAGR达28.1%。 基石药业CS5001现在是临床开发进度全球第二的ROR1 A…

    2024-01-02
    3.3K
  • 湃肽生物终止IPO :奇葩格局!华熙生物是客户还是股东,更是竞争对手

    今年6月份,市场上还在等着A股迎来“美容肽第一股”,半年后,由多家上市企业加持的湃肽生物就收回了扣响A股大门的手。 就在12月27日,深交所公告显示,浙江湃肽生物有限公司已撤回其创业板上市申请。此举根据《深圳证券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 据悉,2023年12月22日,湃肽生物向本所提交了《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保荐人向交易所提交了《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撤销保荐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 这是一家拥有诸多光环的企业:客户团强大,其中包括了上市化妆品企业珀莱雅、华熙生物、丸美;赛道火热,时下备受关注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原料药是湃肽生物的产品管线之一……但这也是一家颇具争议的企业:前5大客户中,有4个是自家股,以其中的华熙生物为例,除了是客户还是股东,更是竞争对手;产能利用率偏低仍要募资新增生产线产能…… 湃肽生物的IPO审核程序。 因为湃肽生物的IPO,作为股东的投资者问及相关问题,也收到了不少关注度。10月中旬,投资者还在问及相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湃肽生物的股东名单中,珀莱雅和华熙生物都是2022年6月,基本是在IPO申报前12个月突击入股。 现在,湃肽生物撤单,股东们着急吗? 01

    2023-12-28 大健康
    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