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财经

  • 10年110万人见证 汤臣倍健用透明诠释诚信价值

    诚信,一直左右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脉搏。近现代中国企业,谋求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解决企业信任问题,在10年前的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更是如此。 2012年,在当时行业备受质疑的情况下,

    2022-09-26
    2.8K
  • 专访全国专精特新投融资大会幕后操盘手——政策通

    自“专精特新”概念提出以来,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根据近日工信部公示名单统计,全国已有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蓬勃发展的背后,专精特新企业却隐藏着北交所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来看,目前还有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 为了应对以上状况、解决行业痛点,由政策通主办的全国专精特新科创板或创业板,所以北交所既是专精特新的上市首选地,也是专精特新从优秀到卓越的中转站。 但是,我们看问题应该再看深一步,北交所是基于交易市场。 问题三:政策通为什么要举办全国专精特新投融资大会? 答:要输送庞大数量的专精特新企业登陆北交所,形成异常繁荣的二级市场,就必须要有极其活跃的一级市场作为基础。但是,通过我们政策通勾勒出来的全国专精特新产业统计结果,我们认为一级市场的“企资对接”的配置效率是远远不够的。 政策通作为全国头部的政策服务智慧化平台,已经构建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政策数据库,接近300多万条政策信息,对于各种政策,尤其是像专精特新这种国家级产业振兴纲领性的超重磅政策,我们会用数据算法进行产业量化分析和深度研判。正因为我们对专精特新政策研究得很深,也就挖掘出了当前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在资本化进程上的痛点,所以我们希望基于自身对政策的深度理解,并依托政策通在全国链接的产业生态资源,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企业资本双向交流平台。一方面让这些技术导向的企业能够在融资实战中理解资本思维,并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另一方面让更多的投资机构可以触达到很多战略新兴板块的优质企业,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希望通过大会本身的结果,为各省市的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可供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撑的客观数据。 如果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专精特新概念的树立,就是我们要培育出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高质量产业集团军,通过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举办全国专精特新投融…

    2022-09-22
    2.9K
  • 剑南春践行公益,展现企业担当

    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知名企业白酒企业,不仅关注教育,剑南春也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10余年来,先后向雅安市芦山县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支持灾后重建;2020年,向武汉捐款2000万元用于抗击疫情;2021年,为支持河南抗洪救灾,通过德阳市慈善会捐资2000万元;2022年,捐款1000万元驰援甘孜泸定县地震受灾地区。紧随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剑南春作为绵竹龙头企业,近年为绵竹、甘洛、中江捐款300余万元用于脱贫攻坚;还通过德阳市教育基金会、绵竹慈善会向中江石笋学校、绵竹家庭困难学生捐款20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一个拥有长久生命力的企业,必然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国家同步。从驰援疫情防控、抗震救灾到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剑南春始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守初心弘扬大爱,展现大型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2022-09-20
    3.9K
  • 川宁生物好“另类”:研发费率2年翻倍,销售费率低于A股99%药企

    A股“大输液龙头”IPO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于8月12日迎来上会“大考”。 川宁生物在抗生素中间体细分赛道具有较强竞争力。今年一季度,业绩已接近去年全年。若本次融资瓶颈,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 抗生素核心企业重拾高增长势头 川宁生物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属于医药中间体制造企业,目前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等,是国内以及全球较大规模的抗生素中间体供应商之一。 抗生素中间体属于抗生素产业链上游,也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和资本门槛较高的环节。川宁生物已建立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体系,其中硫氰酸红霉素、7-ACA、6-APA产量均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位置。 据了解,目前全球抗生素制剂的市场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尽管国内限制抗菌类药物使用力度不断升级,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75%应用抗生素,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则高达80%。 从临床用量看,抗感染类药物依然是用量最大的药物。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20年抗生素行业整体增速在4%以上,市场规模达到1780亿元。 抗生素品种繁多,主要分为ß-内酰胺和非ß-内酰胺两大类,其中前者品种最多,临床应用最广。而川宁生物主要产品7-ACA、6-APA、青霉素G钾盐,就是ß-内酰胺类中的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 川宁生物近年来业绩波动较大。报告期内(2019-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1.43亿元、36.49亿元和32.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21.55万元、2.29亿元和1.11亿元。2021年营、利双双下滑,主要是受子公司在当地疫情严重期间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 不过进入2022年,公司重拾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达9.97亿元和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

    2022-08-12 大健康
    3.6K
  • 基石药业斩获多个大奖 三款创新药纳入盖伦奖最佳药品奖候选名单

    近日,国内外医药行业重磅奖项纷纷出炉。港股创新药企择捷美®(ARds)公布了2022年候选名单。基石药业三款创新药物普吉华®(普拉替尼胶囊)、

    2022-08-09
    2.2K
  • 基石药业择捷美®重磅研究数据在2022世界肺癌大会以口头报告公布

    8月8日,港股上市创新药企择捷美®(

    2022-08-08
    2.3K
  • 汤臣倍健上半年营收同比持平,强科技布局长期发展

    8月5日,澳元,同比增长32.69%,在澳洲市场增长平稳,维持益生菌品类第一地位,专业益生菌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上半年“Life-Space”加大品牌投入,全球全渠道扩张,重点发力跨境体育运动。继2021年成为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运动食品及营养品供应商,2022年汤臣倍健再签约多支国家队,为运动员提供科学营养支持;与此同时,子品牌健力多成为杭州亚运会官方骨健康营养产品供应商。 强科技型企业,打造“硬科技”产品力 2022年,汤臣倍健提出了“强科技转型”,聚焦打造“硬科技”产品力和科技竞争力优势。科研成果方面,继2021年发布首款个性化定制维生素概念产品、联合专业科研机构从特定葡萄籽提取物中发现了抗衰物质PCC1后,2022年上半年,汤臣倍健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在权威期刊连续发布全球首个*大规模中国人群NAD+与衰老研究、女性NAD+水平相关研究等多项AI营养研究中心。公司持续实施“科学营养”战略,加速赋能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打造,开展自有知识产权原料及产品开发,构建产品差异化壁垒。在新技术标准方面,公司参与制定的《T/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 ScienceDirect)的检索结果确认。

    2022-08-05
    2.4K
  • 基石药业普吉华®入选第十四届健康中国论坛·十大新药(国际)榜单

    近日,港股创新药企普吉华®入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第十四届健康中国论坛·十大新药(国际)榜单”。基石药业在国内创新药物上的优势已经进一步获得业内专家、学者和媒体的高度认可。 作为中国首个选择性RET抑制剂,普吉华®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晚期或转移性RET突变甲状腺髓样癌(MTC)及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TC)患者。普吉华®也是目前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RET变异非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癌的选择性RET抑制剂。目前,普吉华®已被纳入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1》的用药推荐。此外,普吉华®已经在美国、欧盟、中国香港获批上市,在中国台湾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据了解,普吉华®在国内上市之前,临床上对于RET融合阳性NSCLC的治疗疗效均不理想,普吉华®上市后改变了国内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标准,改善患者的生存现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普吉华®自上市一年以来已成功惠及数千名患者。普吉华®在中国大陆上市后一个月内便已覆盖约70个城市的80家专业药房(DTP)。目前,普吉华®已被纳入60多项主要商业及政府保险计划。与此同时,基石药业已通过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医院、药房、保险公司以及医疗界的其他团体合作,扩大药品的市场辐射范围,目前已覆盖约600家医院,占精准治疗药物相关市场的约70%至80%,进一步全面提升药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让更多的中国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好药。 主办单位在颁奖时表示:“恭贺基石药业普吉华®入选第十四届健康中国论坛·十大新药(国际)榜单。普吉华®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RET变异非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癌的选择性RET抑制剂,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普吉华®给肺癌患者和甲状腺癌患者…

    2022-08-04
    2.5K
  • 资本充足率下滑,业绩持续性存疑,大丰农商行IPO折戟并不意外

    从厦门IPO材料,拟登陆深交所主板。2018年5月预披露更新后,就开始了漫漫等待期。 令人意外的是,4年等待换来的却是上市被否的消息。一直以来无人问津的大丰农商行,一朝被否天下皆知。 此前,金融机构城商行和农商行、村镇银行不得跨区域经营。 因此,大丰农商行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经济是紧密捆绑的。而这也成为发审委关心的首要问题:大丰农商行是否会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而影响持续盈利能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盐城市GDP达到6617.39亿元,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八;名义增速为11.15%。同年,大丰区的GDP为759.21亿元,在江苏97个区县中排名第59;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9元,在江苏97个区县中排名第67。 从上述数据来看,不管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居民财富,大丰区在整个江苏地区都可以说是平平无奇。在这样的发展土壤中,大丰农商行的各项经营指标也没有结出硕果。 截至2021年底,大丰农商行的资产总额只有539.75亿元。这个资产规模在可比上市农商行里是什么水平? 天府财经网梳理发现,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常熟银行是其4.6倍,规模最小的3607.16万元、-3401.86万元。 这不得不让人为其捏把汗,这样严重依赖“吃息差”的经营模式,如何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确是个大问题。 03 巨额罚单拿到手软,内部治理缺位 内部治理缺位同样影响到了大丰农商行的上市进展。 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4月和2016年8月,大丰农商行连续两次因为存款准备金账户发生透支而被

    2022-07-20 资本
    2.8K
  • 微软IE 6月16日正式退市,我们真的要进入web3时代了吗?

    看着只是一款鸡肋的、没多少用户的、互联网上古时代的浏览器退市了,但它宣告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同样,Web3还为时尚早,小编呵呵了,Web3只是对中国而言为时尚早。君不见,嗅觉敏锐的NFT公司腾讯投资澳大利亚一家基于Web3技术的游戏初创公司Immutable,估值25亿美元;TikTok(NFT。 IE因垄断而生,因垄断而走上巅峰(一度占据95%的浏览器市场份额),也因垄断而黯然退场(可能是垄断的日子太滋润了,不想革自己的命)。同样,微软的老板比尔盖茨因垄断而成全球首富,微软也因垄断被拆分肢解,首富的宝座早已让位他人。 一个时代结束了,一群企业终将像IE浏览器那样退出历史舞台(拎不清形势,安于现状),一批新的企业终将站上潮头,成为奔涌的后浪。 当然,Web3目前还面临隐私保护、链上安全等诸多挑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打怪边升级。说到这里,小编想到其实国内也不缺布局Web3的企业,而且有些已经在细分赛道做到了全球领先,比如从事欧科云链,其在区块链

    2022-06-15
    3.9K
  • 重营销轻研发,高价奶粉被称智商税,飞鹤“高端奶粉”故事讲到头了吗?

    中国飞鹤(06186.HK)刚刚经历了“水逆”的一年。 过去一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27.8亿元,同比增长22.5%,但净利润增速却从2020年的89%降至-7.6%,录得68.7亿元,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据天府财经网了解,2020年9月,飞鹤宣布拟超30亿港元入主原生态牧业,加码上游奶源,通过收购原生态牧业71.26%的已发行股份,公司于2020年录得议价购买收益17.29亿元,加大了2020年的净利润基数。但即便剔除这部分收益,飞鹤2021年业绩增速较前两年也明显放缓(21.2%)。 奶粉大王的故事,讲到头了吗? 01 “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 国产奶粉的产量正在下降。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液态奶、干乳制品产量分别增长9.68%、5.95%,但奶粉的产量仅增长1.76%。除了飞鹤之外,其他奶粉企业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澳优、雅士利、贝因美等企业业绩增长都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21年在飞鹤227.76亿元的营收中,94.46%都是婴儿配方奶粉贡献,而毛利率在一大票乳企中名列前茅。天府财经网注意到,2019-2021年,飞鹤的毛利率分别为70%、72.5%和70.3%,堪比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十分堪忧。去年10月以来,飞鹤股价从最高时的25.244元一路下跌至7.47元,跌幅达到70%。 不少观点认为,飞鹤股价的一蹶不振,与去年6月8日冷友斌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自杀式”发言有关。当时冷友斌表示,2021年出生率有可能会有“断崖式的下跌”,年轻父母担忧疫苗对胎儿的影响,有可能6个月之内不会再去怀孕。因此,未来两年会对飞鹤和行业形成非常大的挑战。 此番言论发出后不久,飞鹤的股价便一路下滑。但事实上,冷友斌并非危言耸听,国家统计局数据披露,中国出生率已经从2016年的12.95‰跌至2021年的7.52‰,新生儿数量由2016年的1786…

    2022-05-27
    4.6K
  • 张家港行业绩增30%逾期贷款增50% 年内30多次机构调研仍扶不起股价

    业绩持续大涨的张家港行(002839.SZ)连日来门庭若市。 公司披露的年报发布以来,就已经有数十家机构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上门调研。 2021年,是张家港行上市的第五个年头。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6亿元,同比增长10.05%;实现净利润13.04亿元,同比上升30.3%。天府财经网注意到,这一业绩增速在41家上市行中高居第二,仅次于江苏银行(增长30.72%)。 今年一季度,张家港行继续保持高增长,当期实现营收11.99亿元、净利润为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29.74%。 但与业绩大涨,备受机构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家港行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截至5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为4.89元,已较历史高点跌去近八成。公司年内累计仅上涨4.79%,在41家上市行中排在第10,实在有点对不住机构们的热情。 股吧中,有不少股民吐槽,张家港行作为绩优股,表现却偏偏不如绩差小盘股。 01 净利差净息差双降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连降4年 2021年,张家港行录得利息净收入36.91亿元,同比增长2.5%,占营收比重79.96%。 净利息收入受资产规模与净息差影响。天府财经网注意到,截至2021年末,张家港行总资产1645.79亿元,同比增长14.44%。2021年净利差为2.18%,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净息差2.43%,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尽管资产规模在扩张,但是在净息差下降的情况下,报告期内,该行净利息收入增幅较小。 而息差生意依赖于资本金。截至2021年末,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为14.3%,一级资本充足率11.5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2%。 综合往期财务数据,2018-2021年,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4%、11.02%、10.35%和9.82%,已经连续4年下滑。同期,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65%、15.1%、13.75%和…

    2022-05-18
    4.7K
  • 瑞幸咖啡垂死回生,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近期,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净新开门店1221家,同比增长25.4%,截至2021年末,瑞幸咖啡共有6024家门店,其中自营门店4397家,联营门店1627家。天府财经网注意到,其门店总数已经超过了星巴克中国(5557家)。 而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2019年,瑞幸咖啡新开门店存活时间满12个月的仅占63%,2021年这一指标提升至93%。可见,如今公司整体门店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关店率大幅下降。 在融资上的精力回归到产品本身,本文开头提到的椰云拿铁和之前爆火的生椰拿铁,就是公司聚焦核心咖啡业务的成果。 在采访中,瑞幸咖啡也表示,一个产品爆火的背后是公司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据爆料,瑞幸咖啡平均要淘汰掉22款产品,才有机会筛出一款满意的产品推向市场。从这点看,不管是陨石、厚乳还是生椰、丝绒,瑞幸咖啡在新品方面的发力的确可圈可点。 笔者之前对电商营收占比两连降,品牌年轻化成“嘴炮”?》)就提出过,很多传统企业并不知道怎么讨好年轻人,只是一味地加码营销,但却没有在产品研发上花心思,下功夫。 而瑞幸咖啡之所以能够推出如此多的爆款,除了注重研发之外,其对于年轻人的喜好把握得可谓十分精准。 据天府财经网了解,瑞幸咖啡的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所有的门店店长以及运营经理70%都来源于内部晋升,不少主管都是95后。其管理制度也更符合年轻人的理念,比如弹性工作制、内部信息扁平化,开通了与CEO直接对话的通道等。 这些对品牌的年轻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当然,瑞幸咖啡能够起死回生的根本原因,也是踩准了“天时”,即国内咖啡市场的大爆发。 前两年,伴随着财务造假的烂摊子在去年才刚收拾完,要想重新获得投资人的信任,还需要更好的业绩证明,希望瑞幸咖啡能把路走得再稳一点。

    2022-05-16
    4.3K
  • 东方日升连亏2年后豪赌:大幅加码产能投资,签订百亿采购长单

    即使在2022年东方日升(300118.SZ)仍然显得夺目。 5月9日,公司宣布,将向双良节能(600481.SH)长期采购硅片,预计协议金额约为3年总计142.27亿元。此前,为了补充异质结电池组件产线资金,东方日升还计划定增募集资金50亿元。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由于在2020年和2021年业绩下滑明显,连续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东方日升却在2022年接连亮出大手笔举措,这很难不让人将其视为一场豪赌。 那么,随着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资产透支的风险逐渐显现,东方日升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能够全身而退吗? 01 在原料涨价潮中受煎熬 东方日升主要从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独立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31亿元,同比增长17.2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125.59%;实现扣非净利润-6.47亿元,这也是公司十余年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次,且2020-2021年连续为负,两年合计亏损7.82亿元。 分季度来看,1-4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逐季上涨,分别为38.54亿元、44.84亿元、46.50亿元和58.42亿元,但是经营亏损却呈扩大态势,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2.63亿元、-0.33亿元和-4.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东方日升主业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融资产为7446.88万元,与年初相比减少6252.91万元,同比减少45.64%,主要系本期持有的中信博(688408.SHSH)股价波动较大,报告期末公允价值较期初下降所致。 今年以来,中信博股价一路下滑,年内降幅一度超70%。 02 产能加码效果待验证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从去年6月开始,东方日升接连售卖旗下资产,剥离胶膜、光伏发电等非核心业务,以回笼资金。 2021年6月,公司出售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12.76%股权,…

    2022-05-12
    4.0K